吃掉某。”李風雲冷笑道;“某隻有提前撤離;以玉石俱焚來要挾他開啟函谷關門;否則某根本回不來。”
“如此說來;決戰尚未結束;衛文升還沒有投降;還在楊玄感的包圍之中。”李珉苦笑搖頭;“但願不要功虧一
李風雲無心討論此事;迅速轉移話題;“東都戰事如何?滎陽那邊可有訊息?黎陽局勢有何進展?”
“東都戰事已陷入僵持。滎陽那邊形勢險惡;周法尚的水師已經包圍了洛口倉;兵臨虎牢關下;斷絕了我們進入滎陽之路。黎陽局勢自水師封鎖大河之後就杳無音信了。”
李珉把這段時間的各方訊息詳細告知李風雲之際;就在這時;韋福嗣突然現身。
韋福嗣神色匆匆;看到李風雲第一句話就是;“楊玄挺死了;衛文升逃了;楊玄感功虧一簣。”
眾皆失色。李風雲苦嘆;這場決戰的結果與記憶中的歷史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戰場不一樣;但事實證明;自己的努力白費了;自己終究沒能改變楊玄感和這場兵變的命運。
韋福嗣不待眾人做出反應;又說出了第二句話;“馬上撤離東都;遲恐生變。”
不用韋福嗣解釋;大家都能估猜到原因。不論這場決戰的失敗是否與李風雲的提前撤離有直接關係;楊玄感都會把責任推給李風雲;都會與李風雲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所以此刻李風雲唯一的選擇就是火速撤離;有多快跑多快。
李風雲果斷下令;撤;所有軍隊以最快速度撤出東都戰場;火速殺奔滎陽。
七月初三;夜;李風雲率軍抵達黑石關。
聯盟將士連日急行已疲憊不堪;而接下來面對水師必定有一番惡戰;理所當然要休息一夜以恢復體力。將士們吃飽喝足;酣然入睡;李風雲和軍將們則聚集在帥帳內;商討明日戰事。
在剛剛過去的一天內;李風雲接到了楊玄感親筆擬寫的書信;還有義安侯楊慎送來的從各個渠道蒐集整理的最新訊息。
楊玄感不得不接受現實;雖然他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但迫於現狀;他不得不繼續維持與李風雲的合作;以期利用滎陽戰場來給自己西進入關贏得更多時間。
楊玄感詳細告知了決戰結果;而這個結果不但讓韋福嗣、李珉、袁安等人大吃一驚;就連李風雲都大感意外。衛文升果然厲害;不但成功突圍而走;還殺死楊玄挺;重創了楊玄感;當然;衛文升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只是衛文升運氣太好;偏偏就在那個晚上李風雲撤離了澠池戰場;使得他不費吹灰之力就佔據了馬頭山;會合了鄭元壽;得到了糧草武器的補充;僥倖保住了西京大軍的元氣。但是;西京大軍經此一役;精疲力竭;驚魂未定;已無再戰之力;而澠池城也是岌岌可危;城中糧草武器亦是嚴重不足;於是衛文升果斷放棄了澠池;急速撤回陝城堅守。
楊玄感尾隨追殺;在離開澠池前給李風雲寫了這封信;表達了維持雙方合作的意願。既然維持合作;雙方又正在依照預定之策一個積極西進關中;一個開始撤離東都戰場;那麼考慮到當前戰局現狀和形勢的嚴峻性;李風雲當然要在滎陽方向與衛府軍展開激烈廝殺;這一方面是為了聯盟軍隊的突圍;另一方面也算是送了楊玄感一個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
“楊玄感擔心你南下豫州;所以才寫了這封信。”韋福嗣笑道;“其實在某看來;你如果南下豫突圍州;避實就虛;不但在兵力上沒有損失;或許還能以更快速度渡河北上。”
李風雲大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揶揄道;“既然當陽公有此妙計;昨日勸某撤離東都時;為何深藏不露?”
韋福嗣聽到“深藏不露”四個字;當即撫須而笑;“你對某有所誤會。某自告奮勇前來東都;目的很多;並不都是為你而來。”
李風雲笑了起來。當初自己和李渾為了阻止齊王進京;暗中“算計”韋福嗣;結果當真把韋福嗣“逼”到了東都;但現在看來;自己還是把事情想得簡單了;韋福嗣以齊王秘使的身份悄悄趕赴東都;實際上並不都是為了齊王進京而“鋪路”;其中還有利用和控制自己最大程度為齊王牟利的意圖;韋福嗣也在“算計”自己。
“某滯留滎陽戰場的時間不能太長。”李風雲提出了條件。齊王若想訛詐聖主;首先就要斷絕南北大運河;當前局勢下只要聯盟軍隊持續混亂滎陽;通濟渠就會持續斷絕;於是齊王就能訛詐到自己所需要的政治利益;反之;齊王就非常被動;但是;李風雲不能不為自己考慮。
韋福嗣微笑頷首;指指案几上的文書;“如果義安侯(楊慎)從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