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部分(3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雞儆猴,而為了增加威懾效果,都用“牛刀”殺雞,結果西征順利,東征卻遭遇重挫,“牛刀”沒有砍下雞頭,卻把自己的手剁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不論你如何強大,也不論你如何仁義,更不論你的理想多麼宏大美好,敗了,就一無所有,秦始皇如此,項羽亦如此,今天的聖主同樣面臨這一惡劣局面,一旦敗了,國祚崩潰,他就是第二個秦始皇,遺臭萬年,好在聖主還有時間,還有力挽狂瀾之可能,現在宇文述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幫助聖主逆轉危局。

“發動第三次東征,需要具備充足的條件。”宇文述終於對齊王的“遊說”做出了反應,“第三次東征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斷了,就不可挽救,所以只要任一條件不具備,就不會有第三次東征。”

齊王大喜。宇文述這句話等於承認了聖主和中樞有發動第三次東征的構想,而宇文述的含蓄承認,事實上就是向齊王做出了妥協,這讓齊王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孤會傾盡全力圍殺楊玄感。”齊王毫不猶豫地承諾道,“孤將不惜代價奮勇作戰,力爭在一個月內誅殺逆賊於潼關之下。”

楊玄感越早覆滅,東都風暴越早平息,就越有利於發動第三次東征。齊王這個承諾對宇文述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齊王的傾力相助,剿殺楊玄感不但有難度,而且耗費時間也長,後果難以預料,只是這一個承諾完全滿足不了宇文述。

“北疆局勢尤其代北局勢遠比大王想像的惡劣。”宇文述撫須嘆道,“臨行前,聖主曾暗示,如果北疆局勢持續惡化,他會推遲返回東都的時間,親自坐鎮北疆,直到冬天來臨。”宇文述大有深意地看了齊王一眼,“如果明年春天我們發動第三次東征,大漠上的北虜極有可能從陰山一線侵掠長城,置我們於兩線作戰之窘境,以此來阻止我們贏得第三次東征的勝利。假若局勢當真如此發展,誰敢保證第三次東征就能凱旋而還?”

齊王眼裡掠過一絲陰戾。宇文述“得寸進尺”,需要齊王更多的承諾,但齊王可以承諾圍殺楊玄感,卻無法承諾堅守長城防線。這明顯就是一個陷阱,這等於告訴齊王,如果第三次東征失利,責任就是你齊王的,你齊王就徹底玩完了。

然而,齊王騎虎難下,剛才他慷慨激昂地說了,他要鎮戍北疆,要北上殺虜,要保家衛國,怎能自食其言?

齊王想到了李風雲。韋福嗣匆匆趕至黎陽說服齊王,堅定齊王的北上決心,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李風雲預測聖主要發動第三次東征。齊王和韋福嗣都接受了這一預測。只要楊玄感進不了關中,就必然迅速覆滅,而楊玄感的過早覆滅,必然會給聖主創造第三次東征高句麗的條件。聖主集中力量進行第三次東征,北疆防禦尤其是代、燕一線的防守力量必然薄弱,北虜必然乘機寇邊,以牽制中土軍隊,幫助高句麗度過難關。聖主用“牛刀”殺雞儆猴,結果“雞”沒有殺死,反倒把自己的手砍斷了,“猴”在心災樂禍之餘,當然要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了。這時候齊王提出北上戍邊,時機的確不錯而聖主和中樞也的確需要這股力量來加強代、燕一線的防禦,只是存在一個關鍵問題,第三次東征的結果是什麼?如果失利,齊王必然是替罪羊中的一隻,跑都跑不掉。

李風雲的預測是,北虜肯定要寇邊,肯定要侵擾代、燕一線,肯定會影響到第三次東征,所以第三次東征雖然不會失敗,但也不會有太大戰果。

齊王一咬牙,行險一搏,豁出去了,“孤若北上戍邊,必禦敵於長城之外,以死報國。”

。。。

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

宇文述毅然做出決策,力挺齊王北上戍邊。

第三次東征的利弊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就此放棄東征,中土要承擔東征失敗所帶來的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而大漠北虜卻從中看到了中土的“虛弱”,為了贏得更好的發展空間,為了報仇雪恨和擄掠財富,大北虜極有可能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迅速發動南北戰爭,給中土以重創。中土連遭重創,傷上加傷,內憂外患一起爆發,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焦頭爛額,窮於應付,後果可想而知,國祚極有可能動搖,統一大業極有可能崩潰。

反之,若繼續東征,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亡高句麗,雖然獲得的勝利果實已無法彌補之前的巨大損失,但最起碼能減少一部分損失,能提振中土計程車氣和信心,而更重要的是,東征的最終勝利可以向大漠北虜展示中土雄厚國力,還是能起到一些威懾作用,再輔以外交手段,還是有可能延緩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