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對中外大勢做出了錯誤的解讀,拿出了錯誤的對策,不但未能力挽狂瀾,反而加劇了形勢的惡化,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那個孩子天賦異稟,謀略超絕,手段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如果他決心報仇雪恨,他完全可以利用當下惡劣的中外局勢,拿出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策略,然後說服齊王及其支持者,說服李百藥及其背後的河北豪門,大家聯手去開創一個未來。
如此便可以解釋齊王為何要北上戍邊“殊死一搏”,李百藥為何要輔佐齊王“重蹈覆轍”,白髮賊為何轉戰河北“死裡求生”,原因無他,因為目前惡劣的中外局勢及其未來趨勢中,包含了無數種可能,隱含了無數種機會,而在中土和大漠北虜“兩虎相爭”、血腥廝殺的險惡局面下,以齊王為首的政治勢力,以李百藥為代表的山東士族,以白髮賊為首的叛亂力量,攜手合作,完全可以影響中外大勢的走向,如此他們就能在紛繁複雜、風雲變幻的亂局中抓到一個又一個的機會從中“漁利”。如果策略正確,運氣好,而對手又屢屢犯錯,運氣極差,或許他們就能如願以償,各自實現自己的利益目標。
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一個荒謬假想上猜測,雖然它看上去合情合理,也經得起推敲,但終究還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那個孩子已經死了,不可能死而復活,絕無可能。只是,李百藥的“重蹈覆轍”作何解釋?另外封德彝還說到了一件事,河北大儒劉炫、孔穎達如今都在白髮賊的帳下。士人有士人的尊嚴和底線,兩代聲名顯赫的河北大儒都寄身於一個叛賊的帳下,那麼這個叛賊的身份就不能不讓所懷疑了。封德彝還說,李子雄逃離黎陽的時間與白髮賊渡河北上的時間基本一致,因此他懷疑李子雄就藏在白髮賊的軍中。李子雄乃中土名將,功勳大臣,威名赫赫,當然有其驕傲之處,可以想像如此人物寧願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怎麼可能藏匿於一個叛賊軍中苟延殘喘?這背後必有玄機啊。
裴世矩感覺自己找到了答案,但這個答案太荒謬,理智告訴他,這不可能,然而他的心裡卻有一個“執念”揮之不去,讓他心存幻想。
李平原,你當真還活著?
驀然,裴世矩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如果李平原還活著,那麼所有知道李平原真實身份的人,比如李百藥,比如崔弘升,比如李子雄,就必然會對李平原的所作所為做出錯誤的解讀,誤會李平原的背後有自己的存在,誤會以自己為首的政治勢力正在進行某種政治佈局,以謀取未來之政治利益。
而這,正好可以解釋齊王為何自降身份與賊合作,可以解釋李百藥為何願意輔佐齊王,也可以解釋劉炫、孔穎達乃至李子雄等聲名顯赫之輩為何與賊為伍。
裴世矩反覆分析推演,不祥預感越來越強烈。他太熟悉李平原了,而一旦假設李平原還活著,並且李平原就是白髮賊,那麼再仔細推敲白髮賊的發展軌跡,白髮賊與齊王、李百藥三者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以及突如其來的“齊王北上”之策略,便不難發現這其中有個幽靈般的身影,而這個“身影”的行事風格與李平原太像了。
只是,李平原這個“幽靈”一旦暴露,大白於天下,裴世矩就不幸“躺槍”了,百口莫辯,聖主肯定誤會裴世矩背叛了他,後果不言而喻。
裴世矩做出決斷,“幫助”封德彝度過眼前“難關”。
封德彝受楊玄感連累遭遇“政治危機”,裴世矩本來就打算幫一把,一則封德彝久居中樞,權勢顯赫,在山東貴族集團中影響力很大,關鍵時刻裴世矩的確需要這樣的“助力”,另外裴世矩是北齊舊臣,而山東貴族集團中北齊舊臣勢力較大,所以裴世矩與山東貴族集團之間利益密切,這個忙必須要幫,否則他會失去太多?
現在封德彝向他提供了“齊王北上”這個直接影響到中外大勢走向的重要訊息,價值巨大,而有關白髮賊的秘密更是給了他意外之喜,雖然他的猜測都是一廂情願的自我臆想,但白髮賊這股反叛力量與齊王以及河北人之間到底有何關係,是否會影響到中外大勢的走向,卻必須馬上弄清楚,以防止中樞做出誤判。在中樞,誰先掌握別人不知道的訊息,誰就掌握優勢,而“齊王北上”這個訊息對裴世矩這位主掌外交事務的中樞核心決策者來說,更是至關重要,所以封德彝這個人情很大,裴世矩收下了,並給予回報。
然而,如何才能“幫助”封德彝度過“難關”?
=
。。。
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
封德彝寫這封信的真正目的,是想知道中樞核心決策對未來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