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部分(3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當然不敢冒著得罪超級大豪門的風險去違背趙郡李氏的意願,所以可以肯定,他們很快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這種情形下,李子雄和一些忠誠於李風雲的聯盟高層就有些“抵擋”不住,步履維艱了。

李子雄雖然德高望重,但關隴人的身份讓他始終無法贏得豪帥們的信任,而陳瑞、韓曜、澹臺舞陽、蕭逸、韓壽等人威望不足,實力不濟,既代替不了李風雲駕馭群雄,亦無法抵禦來自超級大豪門的利益“誘惑”。

李孟嘗和李思行對豪帥們的遊說迅速起到了作用,聯盟決策隨即被趙郡李氏所影響,攻打太原的意見漸漸佔據了上風。

李子雄據理力爭,不退讓,不妥協,憑藉自己的威望、戰績和幾十年的軍事經驗,堅決反對攻打太原,甚至做出了攻打太原就等於自我滅亡的結論。李子雄是中土名將,功勳顯赫,他的軍事經驗無人可比,聯盟豪帥們望塵莫及,而李孟嘗和李思行這兩個小年輕根本就沒有經受過血雨腥風,在兵事上沒有發言權,紙上談兵毫無意義,所以面對他們只能抬頭“仰望”的李子雄,兩人毫無辦法,一籌莫展。

李子雄一個人“對抗”大部分聯盟高層,壓力山大,堅持不了太久,因此陳瑞、韓曜等人愁憂心忡忡,焦慮不安。

危急時刻,李百藥從黎陽發出的密信,經驛站高速傳送至趙郡李氏,再由趙郡李氏火速送達封龍山。

李百藥的密信用暗語寫就,這套暗語只有李風雲、陳瑞等寥寥數人知曉,趙郡李氏解讀不了,豪帥們也兩眼一抹黑。陳瑞當著聯盟高層的面,就在軍議現場宣讀了這封密信:七月初九夜,李風雲率軍安全撤至東郡的白馬、衛南一線,並連夜開始渡河北上。

霎那間,封龍寺歡聲雷動,韓壽、王薄等豪帥更是激動萬分,振臂狂呼。

李風雲再創奇蹟,他不但成功撤出了東都戰場,還成功渡河北上,他兌現了自己對聯盟的承諾,安全返回。

軍議即刻中止,所有聯盟豪帥都興沖沖地返回自己的駐地,向將士們傳達這一激動人心的好訊息。

七月十四,河北邯鄲。

崔家十二娘子狩獵山中,夜宿趙王陵。

深夜,聯盟大軍在朦朧月色中急速行軍,穿過邯鄲西北方向的趙王陵大踏步北上。

崔鈺也是接到李百藥的訊息才知道李風雲北上的具體時間,於是派遣崔九先行與李風雲取得聯絡,相約於趙王陵見面。見面後崔鈺首先就詢問東都局勢,詢問楊玄感殺進關中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風雲也不隱瞞,簡要述說了一下自己東都之行的全部經過,最後非常失望地說道,“楊玄感迅速敗亡,必定會影響到聯盟的未來發展。雖然某竭盡全力,但功虧一簣,最終還是未能實現預期目標。”

崔鈺和崔九對李風雲能夠在東都複雜局面下全師而退欽佩不已,至於李風雲是否實現其預期目標,他們並不關注,他們最為關注的是楊玄感的敗亡,是兵變結束後的政治清算,這直接關係到了博陵崔氏的未來利益,關係到了山東人在新的政治格局中所能掌控的權力和財富。

“東都戰事已成定局?”崔鈺毫不掩飾自己的激動情緒,興奮地問道。

“來護兒已經到了,而楊玄感依舊未能突破潼關,所以東都戰事已成定局。”李風雲搖頭嘆道,“不出意外的話,來護兒很快就能解東都之圍,而楊玄感最多還能支撐半個月左右。”

“齊王是繼續留在黎陽,還在與來護兒一起救援東都?”崔鈺又問道。

“齊王即將離開黎陽,沿永濟渠北上戡亂剿賊。”李風雲答道。

崔鈺驚訝了,崔九也很疑惑,兩人面面相覷,不約而同地問道,“何解?”

李風雲把齊王當前的艱難處境做了一番分析和推演,最後結論就是,齊王如果繼續留在黎陽,死路一條,相反,果斷脫身,遠離風暴,緊緊抓牢手上的那點主動權,才有可能實現北上鎮戍之目標。

“如此說來,齊王豈不是一無所獲?”崔鈺有些難以置信。

崔九也很為齊王惋惜,“誰能想到來護兒來得如此之快,楊玄感敗得如此迅速?齊王措手不及,滿盤皆輸,不但未能借機訛詐到聖主,反而被聖主抓住了把柄,自取其禍。”

“如果齊王身陷囹圄,聯盟北上發展豈不困難重重?”崔鈺望著李風雲,擔憂地說道。

“齊王雖然面臨危機?但尚有解救之策,不足為慮。”李風雲搖手道,“只要楊玄感迅速敗亡,東都局勢迅速穩定,聖主和中樞必定會謀劃第三次東征,而若想發動第三次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