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維持東北三族鼎足而立的局面,而阿會正也妥協了,也“默契”配合,主動撤兵,並且安然無恙地返回了。
那麼,這種最好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微乎其微,因為突厥人和奚人之間沒有信任可言,宗主和附庸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突厥人對東北之地垂涎已久,但中土人和遠東高句麗同樣虎視眈眈地盯著這塊“肥肉”,結果陷入僵持,大家誰也吃不到這塊“肥肉”,然而現在形勢變了,中土人和高句麗打了個兩敗俱傷,暫時都失去了吞併東北之力,突厥人理所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果斷出手。
因此辱紇王雲對當前形勢的判斷是,突厥人圍城打援的可能性最大,此計不但可以迫使阿會正撤兵,還能借助契丹和霫族之力,三方夾擊阿會正。而阿會正慘敗之後,迫於生存壓力,必然向突厥人投降,於是突厥人輕而易舉就吞併了奚族,拿下了奚地,然後突厥人再乘勝出擊,橫掃契丹和霫族,東北之地唾手可得。再退一步說,即便突厥人未能實現最大目標,甚至都未能吞併奚族,但絕對可以重創奚族,繼而大大加強對東北之地的控制權,最後的贏家還是突厥人。
這樣一分析判斷,再權衡一下利弊得失,辱紇王雲的選擇事實上只有一個。
他不能冒險,不能拿奚族的命運做賭博,同時他也不能置辱紇王部於死亡之絕境,所以他只能十萬火急請阿會正撤兵,乘著突厥人還沒有攻陷鬼方,乘著鬼方還能堅守,松山要隘還在自己手中,乘著契丹人還沒有看清形勢,乘著霫族還沒有開始趁火打劫,乘著形勢還沒有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請阿會正不惜一切代價撤回來,雖然奚族會因此錯失發展機遇,甚至可能會因此遭受沉重打擊,但族群保住了,棲息地保住了,辱紇王部也保全了,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算是最好結果了。
“點燃烽火,向松山報警,確保松山要隘不失。”辱紇王雲轉頭看了孟壩一眼,“你立即出城,利用夜色的掩護衝出敵軍包圍,向大王求援,請大王火速撤兵。”
雲的命令與孟壩的預計有些出入,他稍稍遲疑了一下,一口答應,然後小心翼翼地說道,“大人,突厥人選擇在此刻偷襲鬼方,應該與中土人出塞攻擊有直接關係,一旦南北大戰爆發,突厥人為了全面對抗中土,不但需要東北之地的穩定,還需要東北三族為其衝鋒陷陣,所以我認為,突厥人偷襲鬼方的目標應該是迫使大王撤兵,而不是攻陷鬼方。再說,突厥人兩線作戰,無法集中主力攻打鬼方,而我奚王府的軍隊支援而來後,可以裡應外合夾攻敵人,如此則鬼方必能堅守更長時間。”
雲一聽就明白孟壩的意思。孟壩被眼前的發展良機所誘惑,同時對突厥人抱有一絲幻想,對突厥人的殘酷和血腥也認識不足,竟然天真地認為可以與虎謀皮,可以一邊與突厥人周旋,把突厥人拖在鬼方城下,一邊繼續攻打契丹,攻佔託紇臣水,拓展疆土。
“你憑什麼認定突厥人兩線作戰?”雲毫不客氣地質問道,“你哪來的證據證明,突厥人還在閃電河兩岸與中土人交戰?”
孟壩啞口無言。
“不要抱有幻想。”雲厲聲說道,“告訴大王,突厥人大兵壓境,鬼方旦夕不保,請大王不要有絲毫遲疑,十萬火急撤軍回援,否則奚族有亡種之禍。”
=手機使用者請訪問m。
。。。
。。。
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
九月十七,凌晨,閃電原,七水泊,牙旗。
叱吉設阿史那咄捺風馳電掣回到牙旗,見到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後,第一句話就問刀在哪?
“刀在平地松林,距離鬼方已近在咫尺,此刻就算我們奮起直追,也難以阻擋刀攻打鬼方了。”阿史那思摩神色平靜,語含雙關地說道,“事實上在目前形勢下,我們並不具備尾隨追殺的條件。”
現在主力大軍還在返回牙旗途中,到達牙旗後尚需恢復體力補充草秣,但閃電原剛剛遭到敵寇劫掠,七水泊也遭到賊人偷襲,牙旗留守控弦亦在追殺途中連遭敵兵伏擊,損失慘重,正是軍心不穩、人心惶惶之刻,肯定不宜倉促用兵,以免再遭不測;另外中土齊王的大軍還在星星原上,雖然撤兵已成定局,但撤兵速度如果緩慢,對牙旗就始終是個威脅,這種情況下牙旗盡遣主力東進追殺,有腹背受敵之危。
還有更重要的,刀既然已經順利殺進奚地,中土就必然把借刀殺人計發揮到極致,在竭盡全力幫助刀攻佔奚地的同時,挑起刀與突厥人、東北三族之間的角逐廝殺,未來東北之地的戰鬥越激烈,死傷越多,消耗越大,對中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