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浮筏已經基本用盡了遠征軍所帶的裝置和材料;一旦它們被洪水席捲而去;崔弘升和選鋒軍將士也就“無米下鍋”;只能望河興嘆;一籌莫展。
崔弘升又派出親信隨同水師斥候火速趕赴水師;向水師總管來護兒、副總管周法尚求援。
崔弘升向聖主和中樞求援;純粹是為了推卸責任;我已經向你們報警了;並提出了建議和要求;但你們未能滿足我的需要;那麼由此導致的所有後果;其責任就不在我了;即便你們抓住我不放;我也是罪不至死。
聖主和中樞是否會接受崔弘升的建議;滿足他的要求?這實際上不重要;重要的是;就算聖主和中樞接受了崔弘升的建議;滿足了他的要求;但遼東距離薩水有近千里的路程;再加上傳遞訊息和中樞做出決策的時間;這些物資不可能及時運到薩水。
遠水解不了近渴;崔弘升無論如何都要“自力更生”一下;而目前能夠有效緩解薩水危機的;唯有水師。
水師雖然大敗於平壤;失去了戰鬥力;但數百艘戰船還在;還有兩萬多將士;更重要的是;因為近四萬水師將士的陣亡;水師便有了餘糧;而這些餘糧必將在遠征軍生死存亡關頭髮揮“救命”作用。
按照規矩;崔弘升應該建議統帥部發揮水師的“餘力”;把水師調到薩水內河;保障薩水通道的暢通和安全;但崔弘升沒有這樣做;他擔心適得其反;激怒了統帥部;讓自己借力水師的想法徹底泡湯。
自水師在平壤慘敗之後;聖主和中樞的“政治陰謀”也就暴露無遺了;聖主、中樞和軍方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
水師是衛府的一部分;來護兒和周法尚也都是軍方大佬;雖然在這起政治陰謀中;無論是水師還是來護兒和周法尚;都是無辜的;都是政治犧牲品;但來護兒、周法尚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以自己手中的水師為籌碼;出賣衛府;出賣軍方大佬;出賣遠征軍三十萬將士;這已經是徹徹底底的觸及到了軍方底線。
是可忍;孰不可忍;做為軍方最大“山頭”的關隴人;本來就與衛府裡的山東勢力、江左勢力矛盾激烈;如今卻在這樣一場關係到中土興衰的對外戰爭中;遭到了自己人的背後一擊;而那個自己人正是與關隴人矛盾激烈的江左勢力;可想而知結果是什麼。
此刻;以於仲文為首的軍方關隴籍統帥們;恨不得生吞活剝了來護兒和周法尚;恨不得全殲了水師;而山東人崔弘升卻在這時候建議他們向水師求援;這不是火上澆油是什麼?這擺明了就是蓄意挑事嘛;你崔弘升想於什麼?想找死啊?
。。。
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
崔弘升不敢激怒統帥部;但以他在軍方的地位;又不能擅自向水師統帥來護兒和周法尚求援;那是越級、越權之舉;不合法度;為軍律所禁;無奈之下;他只好向崔君肅求助。
中土崔氏有兩家;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都是山東超級大豪門。在開皇末年的皇統之爭中;清河崔氏是“太子黨”;支援太子楊勇;而博陵崔氏支援秦王楊俊;但這兩位皇子先後失敗;崔氏兩家也因此受累。漢王楊諒舉兵叛亂;聖主為保住皇位;不得不向山東人妥協;崔氏兩家遂得以復出。兩家血脈相親;但因為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始終存在矛盾和衝突;從崔氏上千年的歷史來看;兩家合作大於鬥爭;合則兩利分則兩傷;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從當今中土政局來說;關隴人和山東人的矛盾已經激化;衝突無處不在;為了最大程度的維護山東人的整體利益;崔氏兩家必然是求同存異;通力合作。
崔弘升出自博陵崔氏;崔君肅出自清河崔氏;兩人年紀相仿;私交也還不錯;彼此政見相近;且對崔氏所面臨的危機都有清醒認識。此次東征;崔弘升在陸路大軍領兵;崔君肅在水師輔佐;看似崔氏在軍方的力量頗為強大;但實際上兩家心裡都清楚;崔氏在軍方的力量正急劇削弱;日益邊緣化;若不能利用這次東征建功;崔氏極有可能被排擠出衛府統帥層。據此;崔弘升相信;就目前東征形勢和平壤戰局;以及水師的不利處境來說;崔君肅應該給自己以幫助;而來護兒和周法尚也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將功折罪的機會;只要功過相抵;便能自我救贖。
崔君肅接到崔弘升的求助書信後;的確想盡力給崔弘升以幫助;但他和崔弘升一樣;在衛府都屬於過客;都是在戰爭期間臨時跑來建功“鍍金”的;與那些少時從軍、戎馬一生的老軍相比;對軍隊瞭解得還不夠全面;對軍方“山頭”、“派系”鬥爭和利益爭奪的激烈性、殘酷性還缺乏深刻認識;某些方面他們還侷限於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