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主衝鋒陷陣,與齊王正面抗衡,則幽燕人是否承擔得起巨大的損失?反之,選擇齊王,選擇弱者,與聖主和中央對抗,幽燕人純屬找死。那麼遊走於兩者之間,在夾縫中求保全呢?這顯然是奢望,齊王和聖主大打出手,皇統之戰在幽燕如火如荼,幽燕人的利益如何保全?這的確是個死局,無論怎麼選擇都有損失,最後只能選擇損失最小的一條路,而這必然令幽燕人咬牙切齒,心有不甘,無妄之災,憑什麼你們父子打架,我們幽燕人屍橫遍野?
破六韓摩訶對形勢的考慮雖然沒有邵靜安的慎密,但“老大”做了很多年,爭權奪利很多年,頭腦也非同一般了,經邵靜安這麼“一點撥”,豁然頓悟,忍不住就罵了一聲“老匹夫!”。
李子雄果然厲害,不知不覺就給破六韓摩訶挖了個坑,設了個離間計,雖然陰世師的確有可能借白髮賊之手誅殺破六韓摩訶,以便從其手中奪回對燕北鎮戍軍的實際指揮權,從燕北本土勢力手中奪回對燕北的實際控制權,同時給齊王拉仇恨,斷絕齊王與燕北本土勢力結盟合作之可能,但這並不意味著白髮賊就會上當中計誅殺破六韓摩訶,而破六韓摩訶更不是痴兒,在高度戒備的情況下絕無可能拱手送上自己的頭顱,所以陰世師的離間計很難成功,而李子雄的離間計卻巧妙利用了破六韓摩訶性格上的缺陷,利用他的狂妄自大和驕橫跋扈,不知不覺就挑起了破六韓摩訶對陰世師的仇恨,接下來只要破六韓摩訶“痛打落水狗”,拒絕支援陰世師,並唆使諸鷹揚和鄉團宗團拒絕接受陰世師的指揮,公開打擊陰世師的權威,則陰世師聲名狼藉,再難立足燕北,就算勉強留下了也是一個擺設,如此則齊王、李子雄和白髮賊三股外來力量完全可以從實力上壓倒燕北本土勢力,逼迫他們結盟合作,然後齊王順理成章,迅速發展壯大。
齊王發展壯大的目的可不僅僅侷限於稱霸一個小小的燕北,而是要稱霸北疆乃至整個北方,最後以武力奪取皇統,由此不難推測到在這個過程中,燕北乃至幽燕將要為此輸出多少利益,付出多大代價,而回報呢?是否有回報?漢王楊諒就是個前車之鑑,一旦齊王重蹈失敗之覆轍,燕北乃至幽燕可就不是損失慘重這麼簡單了,搞得不好就是全軍覆沒,白白為齊王做了陪葬。
那麼目前形勢下,如何保全燕北乃至幽燕人的利益?答案其實很簡單,實力,實力決定一切,只要我有實力,任你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就燕北來說,外來勢力過於強大,本土勢力難以抗衡,必然尋找盟友,而最好的盟友就是官方,就是涿郡留守府,就是段達和陰世師。段達和陰世師都是聖主的親信,關鍵時刻都能得到聖主的強力支援,如果燕北人能夠與陰世師建立信任,攜手合作,則燕北人的實力必然能在這種對抗中迅速發展壯大,也就是說,只要支援陰世師與齊王正面抗衡,則燕北人必能漁翁得利。
破六韓摩訶權衡清楚了利弊,當即決斷,“走,去懷戎,面見趙公。”
=
。。。
第七百一十二章 鬱悶的齊王
八月三十,祁夷水,代王城。
齊王率軍翻山越嶺,日夜兼程急速而行,終於有驚無險地到達桑乾水畔,擺脫了危險。
雖然齊王到了靈丘之後,就有李珉扈從左右,一路相送,但危險是事實存在的,畢竟李風雲和李子雄都不在飛狐,桀驁不馴的豪帥們難以約束,一旦有膽大妄為之徒突然出手襲擊,蓄意挑起聯盟與齊王之間的廝殺,則局勢必然失控,而衛府將士因為不知內情,深入險地之後擔心陷入叛軍包圍全軍覆沒,所以高度警惕,稍有風吹草動便有可能做出誤判而大打出手,因此雙方都很小心,極其謹慎,不敢有任何接觸,一個是敵進我退,避而不戰,一個則敵退我進,快速透過,雙方都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唯恐出現意外。
到了代王城,沿著祁夷水再往前幾十裡就是桑乾水,這時齊王和麾下將士終於鬆了口氣,緊張的情緒也鬆弛下來,頓時感覺疲憊不堪,當即紮營休息,恢復體力。
李珉這幾天也是擔驚受怕,夙夜不眠,此刻已是心力交瘁,難以支撐,不過他不能休息,他還要以最快速度與前沿守軍取得聯絡,以便獲得聯盟北征大軍的最新訊息和燕北局勢的最新變化。
好在得到的都是好訊息,燕北局勢變化也有利於齊王北上長城。李珉心情大好,情緒振奮,匆忙報於齊王。
齊王本來憂心忡忡,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對控制燕北並無太信心,畢竟燕北不同於齊魯,外有北虜內無糧秣,因此對外要保持攻勢以壓制北虜,對內要妥協忍讓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