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目露憂色,“我們需要上蒼的眷顧,如果天公作美,今年冬天大雪連綿,給我們贏得了足夠的鞏固戰果的時間,贏得了足以讓中外大勢發生變化的時間,我們的東進出塞之策就有成功之可能。反之,戰事不斷,過度消耗,我們的處境就非常不利,畢竟我們在塞外沒有朋友,只有敵人,沒有一段充足時間的休整,後果可想而知。”
“我們攻陷安州必定會推動中外大勢的變化,但這個變化需要時間,而時間越長,變數越大。”
“對東都來說,這是在即將爆發的南北戰爭中建立更大優勢的難得機遇,安州必須收復,而收復有兩種辦法,一是以維持南北關係穩定為藉口,出兵剿賊,乘機佔據安州,以強硬姿態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牢牢掌控南北對抗中的主動權,如此我們就完了;其次是暗中招撫我們,暗中給予支援,藉助我們的力量來混亂塞外局勢,牽制突厥人和東北三族,繼而給聖主的第三次東征創造條件,一旦東征大捷,遠東諸虜臣服,則中土同樣掌控了南北對抗中的主動權,必然要積極進行南北戰爭的最後準備,如此我們的目的就能達到。”
“對突厥人來說,安州在南北對抗中至關重要,安州不能失,安州失了就等於失去了東北三族,而與東北三族的聯盟破裂後,突厥人伸向遠東的‘手’就被斬斷了,就無法結盟遠東諸虜,無法藉助遠東諸虜的力量擴大自己在南北對抗中的優勢,所以突厥人肯定要奪回安州,而突厥人奪回安州無非兩種辦法,一是親自出兵,以強悍實力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二是給東北三族以強有力的支援,同時向中土施壓,藉助他人的力量剷除禍患。”
韋福嗣聽懂了,因為二李東進出塞,中外大勢發生變化,齊王北上戍邊的重要性完全體現出來。齊王坐鎮懷荒,不論對東都還是對大漠牙帳,都是一個不可低估的威脅,齊王事實上擁有了影響中外大勢走向的實力,而這種實力所產生的影響必然可以給二李以巨大幫助。
“既然齊王北上,那麼誰在安樂郡給你們以支援?”
這個疑問必須弄清楚,雖然韋福嗣估猜到裴世矩可能暗藏後手,但裴氏父子都西行而去,如此機密大事,裴氏父子又能託付給誰?
“幽燕走私有兩條渠道,一條在燕北,一條就在安樂郡。安樂郡的對面就是安州故地,現在雖然是奚人的地盤,但因為歷史原因,大量的漢人、突厥人、鮮卑人等諸種部落混雜居住,都在那塊地方生存繁衍,且與幽燕境內的同種部落保持著密切往來,也正因為如此,燕山南北商賈如雲,回易量非常大,走私也就應運而生。”李風雲答非所問,“我們殺進燕北,斷絕了燕北走私,那麼安樂郡這條走私渠道必然異常火爆。”
在幽燕這塊地盤上,誰控制走私渠道?幽燕豪門。那麼誰又能說服幽燕豪門,透過安樂郡這條走私渠道,暗中給二李以支援?當然是冀北豪門。那麼誰能說服冀北豪門全力支援東進出塞之策?
韋福嗣恍然大悟。原來李風雲爆出宋子賢陰謀行刺聖主之秘密,二李獻計齊王趕赴博陵剿賊之原因,盡在此中。
=
。。。
第六百七十三章 討價還價
李風雲步步設計,環環相扣,算無遺策,讓韋福嗣有一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疲於應付、極度無力感,尤其讓其心驚的是,大家都深陷局中懵然不知,都被人牽著鼻子走,唯有李風雲未卜先知,常常料敵於先,這是為什麼?這裡面又隱藏著何等玄機?
韋福嗣從二李的講述中知道,李風雲爆出宋子賢陰謀刺殺聖主的秘密,是在裴氏父子渡過巨馬河西去之前,那時東進出塞之策還沒有出來,兩者之間按道理沒有必然的聯絡,但現在兩者之間卻聯絡緊密,這是為什麼?是巧合還是早有謀劃?如果是早有謀劃,那這個謀劃來自李風雲,還是來自裴世矩?換句話說,現在,李風雲和裴世矩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是裴世矩控制李風雲,還是李風雲在算計裴世矩?
如果從“東進出塞”之策的角度,去認真審視李風雲和裴世矩之間的關係,不難看到雙方之間實際上已經產生了嚴重的矛盾和激烈的衝突,否則裴世矩斷然不會給李風雲挖這麼大的一個“坑”。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困境下出塞作戰,如果李風雲不能創造奇蹟,必死無疑,這說明什麼?說明裴世矩已經對李風雲動了殺機。
不論過去李風雲和裴世矩之間的關係有何等親密,也不論李風雲這顆“棋子”在裴世矩的大布局中有何等重要,那都是過去式了,現在李風雲實力大增,野心膨脹,翅膀長硬了要展翅高飛了,不再對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