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同樣有利,畢竟李風雲與塞外諸虜打個兩敗俱傷,漁翁得利的唯有中土。
從冀北豪門和幽燕豪門的角度來說,此計在實施初期,與他們沒有關係,不會給他們帶來直接損失,只有等到李風雲橫掃了安州故地,兵臨古北口長城,他們才會介入其中,給李風雲提供糧草武器的支援,幫助李風雲擊敗塞外諸虜的反擊,鞏固和加強戰果,以求在安州站穩腳跟。
形勢展到這一步,聖主和中樞已經看到了逆轉北疆鎮戍困局的絕佳機會,他們肯定要抓住這個機會,而抓住這個機會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暗中給李風雲以支援,借李風雲之手收復安州,一個是以剿賊名義出兵,趁火打劫,直接奪取安州。而這兩個辦法相比較而言,中土直接出兵有提前引爆南北戰爭的風險,考慮到中土需要更長的戰爭準備時間,聖主和中樞極有可能採取第一個辦法,借李風雲這把“刀”來惡化塞外局勢,牽制塞外諸虜。
李風雲一旦贏得了聖主和中樞的支援,此計成功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而冀北豪門和幽燕豪門亦能從中大獲其利,輕而易舉就能賺個盆滿盂滿。所以此計對冀北豪門和幽燕豪門來說是個難以拒絕的“誘惑”,失敗了,沒有直接損害,成功了,則功勞唾手可得,如此好事,焉能不幹?
崔鈺急切間難以作出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