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部分(2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達得很清楚,大家都明白,也知道其意圖所在,只是,這個推論的可信度有多高?

。。。

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

,!

第一次東征雙方實力對比懸殊太大,中土數十萬大軍打一個小的番邦高句麗,卻陰溝裡翻了船,陣亡二十萬將士,導致衛府軍元氣大傷邊疆鎮戍陷入危機南北關係急轉直下,那麼在南北戰爭中,雙方實力對比差距就不大了,中土元氣大傷國力不濟實力虧損雄風不再,而北虜如果傾力南下,控弦肯定過二十萬,這種情況下,國內政局如果動盪,比如再出一個公然叛亂的楊玄感或者暗中賣國的斛斯政,結果如何不言而喻,必定重蹈第一次東征大敗之覆轍。

如果未來趨勢如李風雲所言,如果聯盟消極應對未來危機,可以預見,聯盟十有**要在戰爭中灰飛煙滅,退一步說,即便僥倖生存下來了,也是苟延殘喘,而聯盟沒有了實力,拿什麼謀取預期利益?難道大敗之後身陷政治困境的聖主還會兌現承諾,論功行賞?打了敗仗哪來的功勳?不罪加一等就算天大的恩賜了。

所以李風雲對聯盟北征的詮釋非常精闢,那就是主動出擊,利用戰爭爆前的有限時間和空間,搶佔生存先機。何謂生存先機?說白了就是展實力。沒有強大實力就無法在戰爭中生存下來,也無法在戰爭後謀取足夠利益。

聯盟軍隊是反叛軍,不是衛府軍,聯盟轉戰北上參加南北戰爭就是為了謀取利益,沒有足夠利益怎麼可能打動豪帥們?保家衛國浴血殺虜馬革裹屍,那是既得利益者的責任,而豪帥們是既得利益者的敵人,他們即便有這個義務,但在雙方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局面下也不會去履行這個義務。“大義”就是一件金縷衣,誰都願意穿在身上,既能遮掩其中的敗絮,又能欺騙普羅大眾,何樂而不為?既得利益者天天穿著“金縷衣”,豪帥們也天天叫喊著“大義”,但實際上他們都是利益至上,沒有利益,“大義”在他們眼裡狗屁都不是。

南北戰爭如果打敗了,還有何利可圖?所以必須要做兩手準備,要預留退路。但李風雲絕不會在當下這個時候,當著李子雄韓世諤周仲等權貴的面,公開揚言要在戰爭中儲存實力,要在戰爭後乘著中土和大漠兩敗俱傷之際,割據北疆稱霸,逐鹿天下,這純屬沒事找事,蓄意挑起矛盾,有分裂之危。

李子雄韓世諤和周仲等權貴之所以投奔齊王暫居聯盟,就是為了打贏南北戰爭,將功折罪,重返仕途,所以他們對聖主和中樞抱有信心,對南北戰爭抱有厚望,雖然他們也承認李風雲的推論有一定的說服力和可能性,但他們不會像豪帥們一樣,因為相信和盲從李風雲就對這個推論深信不疑,就另謀他策,他們不會放棄,這是他們唯一的現實可期的“重生”機會,不可錯過,也不容破壞,如果李風雲出爾反爾背信棄義,打著大義的旗號利用他們牟取私利,雙方必然撕破臉。李風雲看得透徹,所以在關鍵點上“含糊其辭”,甚至隻字不露,反正不論你們怎麼理解,我絕對不承認有私心。

李風雲再度等待了片刻,看到韓世諤周仲等人並沒有提出質疑,隨即繼續說道,“當然,誰也不知道未來,推測也罷,假設也罷,都沒有實際意義,不過它對我們卻是一種警告,警告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小心謹慎,要做最壞打算,要未雨綢繆,要防患於未然,要做兩手準備,要給自己留一條退路,而這就是我們北征的目的,就是要創造在戰爭中生存下來的先機。”

“在飛狐軍議上,某已經說得很清楚,南北戰爭的正面戰場肯定是代北,而我們如果投身於正面戰場結果只能是灰飛煙滅,所以我們若想在戰爭中生存下來,必須避開正面戰場,於側翼戰場上伺機殲敵。但是,如果我們困守燕北,戰爭爆前,東都為剷除一切隱患,勢必無條件招撫,不答應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於國於己都不利,而我們如果答應了,是否還有選擇戰場的權力?當然沒有。怎麼辦?很簡單,跳出燕北,突出重圍,以收復安州來贏得主動,以戰場上的主動權來迫使東都妥協,這樣戰爭爆前,東都為增加中土優勢,只能以利益來換取我們的合作。”

李到這裡,氣氣嚴肅起來,“北征關係到聯盟的存亡,關係到聯盟的未來,如此大計,我們這些實力最強的軍隊不去衝鋒陷陣,不去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難道還要讓那些心懷異志的豪帥們去衝鋒陷陣,讓他們來決定我們的命運?”

聯盟諸將神情肅穆,一言不,心裡已是“透亮”。

在飛狐軍議上,李風雲在北征目的上,重點強調的是逆轉北疆鎮戍危機,增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