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條件說了一下,“估計段達很快就有第三次密約,再談條件。”
韋福嗣臉色凝重。段達名義上是驅虎吞狼,借刀殺人,實際上就以滅亡李風雲來遏制和打擊齊王,由此不難看到,未來北疆各方勢力之間的博奕非常激烈,齊王稱霸之路異常艱難。
“你們是否馬上撤離上谷?”韋福嗣問道,“齊王來了,形勢對你們不利,段達的條件會越來越苛刻,你們有何可談?”
“形勢有變,我們要維持對翼北的威脅,決定暫時不撤。”李風雲解釋道。
韋福嗣頗為疑惑。
“博陵有人陰謀利用無遮大會襲擊聖主車駕,行刺聖主。”
韋福嗣駭然變色。此事一旦成真,冀北豪門就成了眾矢之的,首當其衝遭到打擊,聖主和河北人反目成仇,關隴人和山東人大打出手,北疆鎮戍形勢一片大亂,內憂外患同時加劇,後果可想而知。
“建昌公和某的建議是,我們持續威脅冀北,齊王則果斷進入博陵剿賊,配合冀北豪門解決這場危機,如此可一舉多得,大獲其利。”
李風雲此言一出,韋福嗣心領神會,當即表示接受。這趟辛虧自己來得早,否則齊王進了上谷,再想移師博陵就很困難了。齊王完全可以利用這場危機來贏得冀北豪門的合作,同時又能討好聖主,而更重要的是博陵到臨朔宮有數百里之遙,聖主鞭長莫及,另外與段達的軍隊也拉開了適當距離,可以確保自身安全,這給了齊王更大的騰挪餘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齊王可以翻過太行山進入北疆,迅速搶佔先機。
“楊玄感已亡,東都危機已解,聖主必須馬上返回京師。在聖主返京之前你們尚可應對,但之後衛府軍從四面八方包圍而來,你們如何應對?”韋福嗣關心地問道,“如果聖主決心剿滅你們,那不論有沒有第三次東征,你們的處境都十分危險,困守飛狐肯定難逃覆滅之禍。”
李風雲苦笑搖頭,“事實上我們已經不能困守飛狐了。”
韋福嗣驚訝了,“何故?糧食嚴重不足?”
李子雄搖搖手,“昨日,黃門侍郎裴世矩途經巨馬,渡河西去。”
韋福嗣頓時心驚,果然,裴世矩留有後手,只是不知道目標是誰,又有何神機妙算,“聞喜公可有滯留?”
面對韋福嗣的試探,李風雲無意隱瞞,實話實說,“聞喜公疾馳而去,未有滯留,但之前裴宣機曾秘密現身。”
接著李風雲便把“東進出塞”之策合盤托出,把這一計策的利弊也做了深入分析。
從裴世矩的立場來說,在“榨乾”齊王和李風雲價值的同時,也要最大程度減少他們所帶來的風險,所以他需要齊王戍邊,同時要遏制齊王實力的膨脹,而最好辦法莫過於把李風雲驅逐塞外,他需要李風雲在塞外燒殺擄掠以混亂塞外形勢,同時借刀殺人,借塞外諸虜之力剷除李風雲這個隱患。
從齊王和李風雲的立場來說,“東進出塞”之策也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一旦成功了,在松漠立足了,橫掃弱洛水兩岸,在大漠、東北疆和遠東之間牢牢插下一個榫頭,那麼北疆局勢、南北關係乃至中外大勢都會發生變化,中土亦會在南北戰爭中取得一定優勢。接下來,如果中土打贏了這場戰爭,齊王和李風雲在長城內外遙相呼應,密切合作,齊王不但可以稱霸北疆,更有可能借助開疆拓土之功奪取皇統。
所以裴世矩丟擲的這個“誘餌”的確很誘人,畫餅充飢的“餅”畫得太好,只要奇蹟出現,假的就能變成真的,而尤其令人“怦然心動”的是,李風雲手上握有一些“籌碼”,這些“籌碼”具備創造奇蹟的可能,只是它缺少一個最最關鍵的條件,那就是糧草武器,足夠多的糧草武器。
韋福嗣陷入沉思之中。
這就是裴世矩的終極目標?奪回安州故地,征服遠東諸虜,打贏南北戰爭,最後封狼居胥,建下蓋世武功。
如果這個目標實現了,齊王功勳彪炳,實力也會隨之膨脹,稱霸北疆輕而易舉,奪取皇統的機會大大增加。
“當陽公,此計如何?”李風雲打斷了韋福嗣的沉思,主動詢問他對東進之策的看法。
“九死一生,生機渺茫。”韋福嗣搖頭苦笑,“某不贊成你們東進出塞,此計既置你們於死地,亦陷齊王於困境,幾無可取之處。”
=
。。。
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
韋福嗣知道東進出塞之策的實施已難以阻止,這從李風雲?李子雄的言辭中就能聽得出來,兩人已經在這件事上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