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而得寸進尺,步步緊逼,與此同時,國內各大政治勢力也有可能因此做出錯誤解讀,導致國內政治危機進一步加劇,從而影響乃至危害到集權改革的程序。
怎樣才能做到兩全其美?
目前局勢下,虞世基等中樞核心大臣無法準確揣測到聖主對此事的真實態度,所以大家的立場也是模稜兩可含糊不清,不敢擅自決斷以引起聖主的不快。
聖主神情冰冷,很不高興。親信大臣們的這種消極態度讓他十分不滿,如此關鍵時刻,本指望你們獻計獻策,勇於承擔,結果你們推諉扯皮,都想把責任推給朕,既然如此,朕要你們何用?
終於聖主忍無可忍了,手指兵部尚書趙才,直接點名,“東征進行至此,兵部有何看法和建議?”
趙才知道聖主要的是建議,而不是看法,自己再無敷衍之可能,迫不得已,一咬牙,實話實說吧,既然身處前線的東征最高統帥宇文述都選擇了妥協,都不怕得罪聖主,自己又何必說假話?
“聖上,兵部認為,目前戰局對我非常有利,中路主力大軍半個月內便已兵臨鴨綠水,而左路安東軍亦以東進晦川,至今已攻擊二十餘日,如果一切順利也應該劍指國內城了,雖然水師尚未出動,但我兩路夾擊之勢已成,以高句麗現有實力,絕無可能兩線作戰,亦無力長期堅守鴨綠水一線,所以接下來只要我兩路大軍默契配合,傾力攻擊,必能突破鴨綠水防線,迫使高句麗人全線後撤,死守平壤。如此主動權盡在我手,即便不能攻陷平壤滅亡高句麗,最不濟也能把鴨綠水以西土地盡數納入我中土版圖,建下開疆拓土之武功。”
趙才態度明朗,中樞要調整東征目標,最不濟也要把鴨綠水以西土地收入囊中,如此在軍事、政治上都能實現利益最大化,為此聖主必須命令遠征軍乘勝前進,擴大戰果。
聖主沉吟不語。
趙才繼續進言,“聖上,渡過鴨綠水與攻打平壤是兩回事。現在我大軍雖然不具備攻打平壤的條件,但具備渡河東進的條件,也就是說,為維持積極進攻之態勢,我大軍完全可以渡過鴨綠水,在鴨綠水東岸作戰,以便對平壤形成更大威脅。”
聖主轉目望向虞世基、蕭瑀和裴蘊,徵詢他們的意見。
虞世基面無表情地說了四個字,“得寸進尺。”
趙才臉色難看,但並沒有反駁,實際上他這番話是站在軍方立場上說的,而站在中樞的立場來說,既然渡河東進不能攻打平壤,不能擴大戰果,大軍為何還要耗費人力物力,冒著失利風險,進入鴨綠水東岸作戰?這除了滿足軍方的攻擊**外,還有其他意義嗎?
聖主眼神微變,厲芒一閃而逝。
蕭瑀權衡良久,突然說了一個建議,“水師正在東萊蓄勢待,而此刻東征戰局對我非常有利,正是水師渡海的有利時機,一旦水師進入戰場,勢必會對戰局產生有力推動。”
蕭瑀倒不是為來護兒和水師謀利益,而是從聖主的立場出,必須利用當下有利時機為水師奪利。
自東征以來,聖主對來護兒和水師百般袒護,其袒護程度甚至已經到了公然違背公平公正、公然違背禮儀律法之荒謬地步,不但讓天下人為之瞠目,亦讓來護兒和水師成為“眾矢之的”,加了衛府內部的分裂。這是一個可預見的巨大隱患,這個隱患一旦爆就是災難級的,必須予以拯救,而拯救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來護兒和水師在東征戰場上打勝仗,建功勳,洗刷當年平壤慘敗的恥辱,用敵人的頭顱和高句麗的滅亡來為自己正名,為聖主爭臉,回報聖主對他們無底線的袒護。
水師一來,戰局必然變化,相應的其他方方面面的情況也隨之變化,這其中就包括聖主所擔心的一些不利因素,如此聖主的立場也必然隨之鬆動,或許現在的有利局面就能迅擴大為一場空前勝利。
趙才的臉色愈難看,而聖主則不動聲色,眼裡不易察覺地掠過一絲悅色。
趙才為何絕口不提來護兒和水師?原因眾所周知,但一個兵部尚書因為各種紛繁複雜的原因而對來護兒和水師抱有成見,敬而遠之,甚至影響到了他對東征戰局的判斷和部署,這樣的兵部尚書豈堪大用?
氣氛愈沉悶、壓抑。
裴蘊輕聲咳嗽了兩下,緩緩說道,“安東的承諾是,不惜代價攻打平壤,若不能攻陷平壤,則安東軍即便全軍覆沒,亦不會有一兵一卒撤過鴨綠水,所以臣認為,東征戰局展的關鍵不是我中路主力是否渡過鴨綠水,也不是我水師是否迅渡海加入戰場,而是安東軍是否兌現承諾,不惜代價殺到平壤城下並傾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