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答案是否定的,李平原只是一個傀儡,聞喜公所能施加的影響也非常有限,那麼,我們拿什麼保證安東大軍絕對遵從聖上和中樞的命令?還有更嚴重的,齊王與白髮賊之間有沒有主從關係?如果白髮賊支援齊王,安東大軍接受齊王的指揮,那麼未來我們所要面對的就不是藩鎮割據,而是……”
蕭瑀欲言又止,但意思很明確,而他的這一質疑正中聖主“要害”,讓聖主忍不住怒火中燒,面如寒霜,臉色已經不是難看,而是鐵青了。
這還是第一次有人直接、公開質疑齊王暗中勾結叛賊。這個性質太嚴重了,如果坐實,有證據證明齊王與白髮賊、李子雄等叛賊沆瀣一氣狼狽為奸,那齊王的政治生命就徹底玩完,父子勢必反目成仇,而這場政治風暴勢必把李渾、董純等軍功貴族席捲一空,一旦隴西成紀李氏因此滿門覆滅,必然震動整個關隴貴族集團,西京和東都的血腥廝殺必將公開化、白熱化,而兩京的徹底決裂將動搖國祚基礎,國祚瀕臨崩潰,中土極有可能就此陷入分裂和戰亂,而聖主和以改革派為主要力量的中樞若想在這種困境下力挽狂瀾,難如登天。
這時,虞世基也開口了,“再加一把火”,“聖上,我們注意到,在聞喜公的這份急奏中,他考慮到大漠對安東有積極反攻之可能,考慮到安東主力大軍遠征高句麗期間安東防守薄弱,建議全力加強幽燕一線的長城鎮戍,而懷荒邊鎮尤其重要,不可忽略和懈怠,更不可從幽燕一線再調兵力參加第三次東征。”
虞世基看看幾位重臣,又望向聖主,不動聲色地質疑道,“聞喜公為何有此建議?目的是什麼?是不是暗示聖上,齊王還要坐鎮懷荒,還要繼續巡邊,不能率軍遠征高句麗?如果當真如此,我們不妨設想一下,當突厥人不顧一切反攻安東,安東佯裝不敵,兵敗如山倒,蜂擁撤進長城,這時齊王乘著聖上御駕親征高句麗之際,聯手安東,橫掃幽燕,斷絕聖上和遠征軍的退路,則大事去矣。”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虞世基的質疑比蕭瑀的懷疑更厲害,不但懷疑齊王與白髮賊沆瀣一氣,還懷疑裴世矩暗中操縱,擺明了就要一網打盡。
關鍵時刻,宇文述毫不客氣地“補了一刀”,“安東雖然承諾參加第三次東征,但誰敢保證安東會信守承諾,盡遣主力遠征?如果安東陽奉陰違,拿羸弱之士冒充主力,東胡諸種的控弦之士亦以各種藉口延誤不去,幽燕必然面臨巨大威脅,一旦叛亂突起,重蹈楊玄感兵變之覆轍,則後果不堪設想。”
聖主氣極,幾欲窒息,但心裡卻如明鏡般透徹。此時此刻,他必須顧全大局,必須相信裴世矩,不能偏聽偏信,所以他毅然決斷,命令齊王結束巡邊,立即率軍參加第三次東征。
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齊王到了東征戰場上,豈不正好與安東軍隊攜手作戰?雙方豈不正好可以與安東公開結盟?
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
正月二十七,飛狐留守軍北上選鋒軍在聯盟左長史陳瑞、聯盟左路總管王薄的統率下,順利抵達方城。
與此同時,聯盟右長史韓曜與聯盟前後兩路總管郝孝德、孫宣雅率十幾萬軍民越過古北口長城,安全進入安州。
同一時間,右司馬澹臺舞陽與聯盟驍騎軍總管韓壽、聯盟右路軍總管霍小漢亦率後軍進入安樂郡,距離古北口已不足兩百里。
李風雲、李子雄、袁安等聯盟高層早早出城,隆重相迎。
時隔半年,兩軍會師,將士雀躍,歡聲雷動。
當天晚上,李風雲與陳瑞促膝而談,彼此述說了這半年來的征伐經過,然後話題就轉到了聯盟的未來上。目前形勢下,陳瑞最關心的當然是安東納入中土版圖後,聯盟何去何從。
“今年的目標是參加第三次東征,贏得遠征高句麗的勝利。”李風雲言簡意賅地說道,“明年的目標是參加南北大戰,竭盡全力擊敗突厥人,不惜代價贏得南北戰爭的勝利。而聯盟的未來,則完全取決於這場戰爭的勝負,如果這一仗打贏了,聯盟的未來就是藩鎮割據,反之,如果這一仗打輸了,天下大亂,中土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戰亂,聯盟的未來就是逐鹿稱霸。”
陳瑞吃驚了,雖然他不止一次聽李風雲預測南北大戰即將爆發,但還是第一次聽到李風雲非常肯定地說南北大戰將於明年爆發,“東都明年就要北伐?有這方面的確切訊息?”
李風雲稍作沉吟,隨即把西土現狀、隴西危機、關中叛亂、西京與東都的決裂、國內局勢的日益惡化詳盡告知。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困局下,聖主和中樞理當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