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部分(3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某說了,你要拿出對策,行之有效的對策,而不是信口胡謅。”

李風雲躬身致謝,但繼續站著,與裴世矩保持一定距離。

“明公可有明確歸期?”李風雲問道。

裴世矩想了一下,搖搖頭,再深思片刻,還是非常肯定地搖搖頭。

他並沒有明確的歸期,倒不是因為聖主和中樞沒有做出明確指示,而是聖主和改革派正在竭盡全力推動中樞做出第三次東征之決策,也就是說,聖主和改革派在兩京政治危機全面爆發,但又不能也不敢妥協,擔心執政權被削弱甚至剝奪,不願讓中央集權改革停滯乃至倒退的情況下,唯一辦法就是轉嫁矛盾,以發動對外戰爭來轉嫁國內不可化解之矛盾。而裴世矩反對第三次東征,雖然西行之前迫於內憂外患之困局,不得已向聖主和改革派做出妥協,但聖主和改革派肯定擔心他出爾反爾,甚至暗中作梗,於是假借撫慰安東之機會,把他驅趕塞外,以防患於未然,最大程度減少阻力。由此不難想像,即便裴世矩在最短時間內解決了安東所有棘手問題,聖主和中樞也會想方設法遲滯或阻止其返回行宮。

“如果聖主和中樞近期內做出了第三次東征之決策,明公是返回行宮扈從聖主左右,還是敦促和監督安東軍隊趕赴東征戰場?”李風雲又問。

裴世矩這次答得很快,“應該是後者。”

李風雲的神情頓時凝重,“明公的意思是,聖主還要第三次御駕親征高句麗?”

裴世矩對聖主很瞭解,當前局勢下,聖主返回東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聖主不願放棄集權改革,不願向保守派妥協,所以也就無從化解兩京政治危機,既然如此,聖主必然第三次御駕親征高句麗,否則聖主早在幾個月前就返回東都了,何必滯留高陽宮達數月之久?

裴世矩暗自嘆息,心中鬱憤難當,忍不住閉上眼睛,微微點頭。

關中亂了,叛逆向海明自稱皇帝,西京與東都算是徹底撕破臉,這種困局下聖主回去又能幹什麼?人已經殺得夠多了,繼續殺下去,把關中殺個血流成河,也就必然動搖關隴貴族集團的根基,而關隴貴族集團是國祚之根基,根基動搖,國祚岌岌可危,後果不堪設想。

實際上聖主和改革派錯過了緩解兩京政治危機的最好機會。楊玄感兵變,西京沒有響應,而是出手平叛,這已經算是支援聖主了,聖主應該給予回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在政治上做出妥協,結果呢?結果聖主反其道而行之,默許和縱容以東都留守樊子蓋、御史大夫裴蘊、刑部侍郎骨儀為首的改革派力量,藉助政治清算楊玄感同黨的機會,向以西京為首的保守勢力展開了瘋狂攻擊,大肆誅殺保守派成員。西京當然要反擊,明的不行來暗的,於是關中掀起叛亂大潮,向海明、唐弼、李弘芝等各路賊帥蜂擁而起,狼煙烽火席捲三輔,給了改革派迎頭一擊,迅速擊潰了改革派的攻勢,但分裂和戰亂的魔盒就此開啟,叛亂之火以燎原之勢熊熊燃燒,其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

李風雲沉思良久,謹慎問道,“有沒有辦法,阻止聖主第三次御駕親征?”

裴世矩看了他一眼,黯然嘆道,“關中大亂,西京告急,西疆陷入腹背受敵之困境,如此嚴重之局面,聖主都拒絕返回東都,依舊堅持發動第三次東征,不難想像聖主決心之大。”

“如此說來,今年國內形勢更嚴峻,惡化速度更快,而這一訊息傳到大漠和西土後,東、西兩部突厥的結盟步伐會更快,南北戰爭也會更早來臨。”李風雲搖搖頭,神色沉重地說道,“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夏秋之際,南北戰爭必定爆發,東、西兩部突厥必定抓住中土連年征伐精疲力竭的有利時機,主動攻擊,而中土準備不足,倉促迎戰,兩線受敵,勝算甚微,一旦敗北,損失慘重是次要的,聖主和中樞在政治上一敗塗地也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國內形勢再無逆轉之可能,必將在分裂的道路上狂飆突進,一發不可收拾。”

裴世矩神情微變,目光森冷,裴宣機等人也是暗自動容,對李風雲的伶牙俐齒歎服不已。

李風雲故作姿態,以略顯誇張的驚訝語氣說道,“聖主和中樞對今日內憂外患之困局是嚴重低估,還是置若罔聞?某都能看到的危險,聖主和中樞為何視若不見?”

裴世矩一言不發。

聖主和中樞當然不會低估局勢的嚴峻性,只是形勢發展到今天這一步,聖主和改革派已經沒有更好選擇,只能行險一搏。現在改革和保守這對核心矛盾已經爆發,敵對雙方已經血腥廝殺,不死不休了,這時聖主和改革派如果妥協退讓,結果只有一個,不但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