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誰能贏得內戰?還是錢糧;誰擁有足夠的錢糧;誰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由此推及;當皇帝和遠征軍被困河北;當冬天到來大雪紛飛之際;缺衣少糧的皇帝必將陷入絕境。
韓相國已經窺探到楊玄感及其政治集團的野心;他認為當前局勢對楊玄感來說是一個絕佳的實現其政治野心的機會;所以;他想造反。
李密已經揣測到韓相國的心思;他剛才說李風雲是個十惡不赦的叛賊;實際上已經隱晦地出告誡;但韓相國並沒有死心;以自己的處境過於艱難來繼續試探。
“時機未到。”李密倒也於脆;直言不諱;“形勢並沒有惡劣到你想像的地步;你完全可以利用當前機會乘火打劫;迅展;待機而動。”
韓相國緊張的心情頓時舒緩;自己賭對了;楊玄感果然不想錯過眼前這個機會;只是;李密所說的“時機”;何時才到?
“形勢已經很惡劣了;李風雲馬上就要斷絕通濟渠了。”韓相國不得不做出提醒。
“如果通濟渠不斷呢?”李密問道。
韓相國疑惑了?通濟渠不斷?這怎麼可能?難道李風雲會聽你的安排?
。。。
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
李密望著韓相國那張疑惑的面孔;淡然笑道;“某想見見李風雲;你安排一下。”
李密說得輕鬆;韓相國卻是吃驚不已;倒不是說他沒有能力安排;而是無法保證李密的安全。
韓相國十分為難;情緒有些低沉;一方面是李密給他出了個難題;另一方面則是李密否決了他的想法;這使得韓相國在當前危局下不得不與官府通力合作;與李風雲為敵;而與李風雲為敵的後果可想而知;魯西南義軍聯盟必會加倍報復;韓相國的損失難以估量;這些年努力經營的成果必然化作烏有。
李密給出的決策純粹是紙上談兵;罔顧實際。乘火打劫?如何乘火打劫?對於李風雲來說;非友即敵;濟陰淪陷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官府官軍也罷;地方勢力也罷;只要不與李風雲合作;那就是敵人;凡敵人就要痛下殺手;結果不與李風雲合作的濟、菏一線的地方勢力均在對手的猛烈攻擊下狼奔豕突而逃;撿條命就算不錯了。現在李風雲殺進了梁郡;幾萬義軍再加上幾十萬河南災民;就如決堤洪水一般呼嘯而來;如此險惡局勢下;能保住自己就算不錯了;哪裡還有能力從李風雲的虎口裡奪食?這純粹是自欺欺人嘛。
“某的決策在你看來不過是紙上談兵。”李密一眼看透了韓相國的心思;“事實也的確如此;假如某繼續坐在這裡與你空談;那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你多年的心血煙消雲散;看著你在通濟渠兩岸的勢力瞬間崩潰;所以;某必須馬上見到李風雲;越快越好。”李密瀟灑揮手;成竹在胸;“今日通濟渠之危局;源自各方勢力之博弈;任何一個單獨勢力都無法逆轉局勢;越公和某不行;李風雲也不行。此刻某唯有與李風雲達成某種妥協;才能借勢而為;在通濟渠危局中攫取到最大利益。這便是某此行之目標;而某能否完成這一目標;關鍵便是需要你的信任和支援。”
韓相國心領神會;知道自己多慮了。李密所說的越公就是韓相國的恩主;越國公楊玄感。從李密的話裡可推斷出李密這次悄悄的十萬火急的跑到通濟渠;就是衝著李風雲來的;這背後肯定有一個通盤謀劃;而這一謀劃與楊玄感所在政治集團積極謀取的政治利益有關。李密剛才說“時機未到”;那麼“時機未到”的背後必然有一個目標;李密此行;必然是為實現這個目標而來;所以自己必須給予無條件的配合。李密的態度很謙恭;話也說得非常好聽;雖然有拉攏奉承之嫌;但目的很明確;那就是你必須信任我。
韓相國想了片刻;說道;“某即刻安排;半個時辰後給明公準確答覆。”
李密對韓相國的態度非常滿意;連連點頭;“善”
韓相國告辭離去;匆忙返回城中府邸找到了王伯當;開門見山地問道;“你能否見到李風雲?”
王伯當疑惑地望著韓相國;不知其目的何在;考慮到翟讓的囑咐和自己此行的使命;王伯當無意節外生事;所以他猶豫了片刻;權衡了一下利弊;謹慎回道;“某與李風雲沒有深交;不過是數面之緣……”
韓相國一聽就不高興了;王伯當的語氣裡明顯就有推脫的意思;當即毫不客氣地打斷了王伯當的話;“白馬劫獄一案;是不是你們一起做的?後來為了營救單氏一家;你們是不是在白馬城中劫持了御史?”韓相國不滿地斥責道;“你們是生死之交;竟騙某說沒有深交;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