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府出動速度快,在睢水河畔追上了賊寇,並抓獲了其中一批,餘者奔逃芒碭山而去。鷹揚郎將費淮遂調集全部軍隊,連夜殺往芒碭山剿賊了,估計夏亭一案很快便有結果。這個訊息對永城的軍政官僚來說是個天大喜訊,於是人人高興,吊橋很快放下,城門轟隆隆開啟,縣府、縣尉率一幫掾屬親自出迎。
全副武裝的鷹揚衛一人押著一個囚犯率先進城。
韓曜落在最後,兩個戎裝執刀衛士左右扈從,慢悠悠地走過吊橋,停在了笑容滿面的縣令面前,搖頭苦笑,“明府,不要怨某,某也是身不由己。”
縣令疑惑不解,轉頭望向身邊的縣尉。
就在這時,耳畔傳來一聲厲吼,震耳欲聾,“殺!”
縣令駭然回頭,只見一道寒光從天而降,直奔面目而來,“撲哧”一聲,人頭落地。
=
。。。
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
《戰隋》最新章節。。。
縣令的人頭、李風雲的白髮,代表著血腥的殺戮。永城官僚肝膽俱裂,繳械投降,義軍輕而易舉拿下了永城。
中土承平已久,中土人養尊處優,漸漸淡忘了當年亂世之苦,除了依舊處在南北戰爭前沿的邊陲,國內不論是官府、軍隊還是普羅大眾,都遠離了戰爭,遠離了苦難。而千千萬萬的中土人在享受因和平而帶來的吃飽穿暖穩定生活的同時,也逐漸喪失了很多寶貴的東西。
官僚們投降了。縣府有員七十餘人,除縣令、縣尉等十幾個主要官僚被殺外,餘者無一人反抗。這個年頭誰也不想死,而義軍在夏亭的殺戮顯然讓他們害怕了,好死不如賴活著,活著總比死了好。
城內的地方軍也投降了。因為東征期間,朝廷加大了賦稅的收繳和徭役的徵發,官、民矛盾劇烈,衝突不斷,而賊寇也日益猖獗,導致地方治安問題愈來愈嚴重,縣府不堪重負,遂增加了治安力量,永城地方軍的人數竟然膨脹到了兩百餘人。
李風雲沒有下令屠殺,而是接受了他們的投降,命令他們參加義軍,宣誓效忠自己,若有異心,殺無赦。
有了永城官僚和地方軍的幫助,義軍在永城的擄掠非常順利。縣府的官倉全部開啟,鷹揚府的武庫也全部開啟,能搬走的都搬走,不能搬走的便準備一把火燒了。
呂明星提出建議,既然要一把火燒了永城,為何不把永城的官僚貴族富豪們洗劫一空?為何不把永城數萬人口裹脅而走?義軍要發展,要壯大,就離不開錢糧和人口,而眼前這個大好機會,豈能放棄?
陳瑞、韓壽、郭明和嶽高都支援呂明星的這一建議。陳瑞甚至拿出了更充足的理由。韓曜馬上就要在通濟渠兩岸集結人馬了,保守估計,他能拉出一支數千人的隊伍,而其中青壯至少近千,如此一來韓曜的實力便超過了李風雲,嚴重威脅到了李風雲對義軍的領導權。
李風雲斷然拒絕。
鷹揚郎將費淮帶著三團鷹揚衛正在殺往芒碭山,而芒碭山距離永城不足百里,永城失陷的訊息很快便會傳給費淮。費淮掉頭殺回,鷹揚衛極速狂奔,幾個時辰便能殺到永城,所以留給義軍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
“打完永城之後,我們去哪?”李風雲詢問幾位首領。
這是義軍首領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打永城之前,沒有必要問,但永城打下來之後,這個問題就變得異常急迫了。
“回山。”韓壽不假思索地說道,“馬上回山。”
李風雲搖手,“我們去彭城。”
去彭城?彭城有左驍衛府,而左驍衛府轄下有更多的軍隊,轉戰彭城豈不是自尋死路?
李風雲隨即做出解釋。韓曜要在通濟渠兩岸集結人馬舉旗造反,為此,義軍必須幫助他把譙郡的鷹揚府軍隊從通濟渠兩岸“調走”,而“調走”這些軍隊的唯一辦法,就是義軍馬上轉戰彭城。
李風雲和陳瑞強逼韓曜造反一事,其中所蘊含的深意,並不被呂明星和韓壽等人所理解。他是貴族官僚,我們是賊寇刑徒,根本不是一路子人,你們為何非要逼他造反?想害他的話,一刀砍了算了,乾淨利落,何必把事情搞得這樣複雜,給自己帶來無窮麻煩?
是以李風雲話音剛落,韓壽就表達了不同意見,“為何要去彭城?我們可以經芒碭山去打梁郡,打碭山城。”
“某的目的是劫掠重兵。”李風雲毫不客氣地打斷了韓壽的話,“某說過,那批重兵對義軍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而某之所以逼著韓曜造反,正是要利用他在譙郡的力量,幫助我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