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尚乃中土名將,衛府老帥,江左大權貴,勇略過人,功勳卓著,為兩代皇帝所信任,因為東征需要,皇帝特意將其從西北調至水軍出任副總管,並主掌右候衛府,在全權負責齊魯地區鎮戍重任的同時,更好地進行東征的前期準備工作。大凡武將到了周法尚這種高度,行事風格都很霸道,說一不二,不容置疑,而東征是當前中土的頭等大事,凡與東征有關的事務,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要優先處置,當軍事需要與地方利益產生衝突的時候,身兼兩職權重一時的周法尚理所當然直接干涉地方行政事務,甚至直接命令地方官府,威脅地方官員,由此軍方和地方官府之間,必然會產生激烈矛盾。齊魯諸郡對周法尚的粗暴作風非常不滿,但皇帝信任他,支援他,諸軍行政官長也只能打碎牙齒和血吞,強行忍耐。
竇璇因此推斷,佔據南武城的那支鷹揚府軍隊十有**都是奉了周法尚的命令進行機密軍事行動,而以周法尚的行事作風,不告訴琅琊郡郡府也是理所當然。我的官比你大,我的級別比你高,我的權力也比你重,所做的事也都是機密大事,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一舉一動提前告知你?
竇璇出身豪門,又是皇親國戚,再加上血液裡還有那麼一點點做為鮮卑人的自卑情結,他很自負自傲,對周法尚的跋扈極度不滿。在我的地盤上為所欲為,你眼裡還有我竇氏,還有綱常國法嗎?竇璇決定打探清楚,假若那支鷹揚府軍隊的確在執行機密行動,且命令來自於右候衛府,他就上奏彈劾,他和皇帝畢竟是關係不錯的表兄弟,就算皇帝不會因此而怪責周法尚,也要給周法尚添點堵,讓他知道我竇氏不是泥巴捏的,更不是他可以欺辱的。
南武城已經被那支從天而降的鷹揚府軍隊封鎖了,打探訊息並不容易。就在竇璇焦慮不安之際,彭城左驍衛將軍董純來信了,私人書信。董純是關隴漢姓貴族,竇璇是關隴虜姓貴族,漢虜之間本身就有隔閡和矛盾,而兩人又隸屬於不同的貴族集團,在政治上也隸屬於不同的派系,且一個是武將,一個是文官,一個是徐州軍事官長,一個是琅琊郡太守,彼此之間雖然相識,卻並沒有什麼交集,所以董純的私人來信讓他頗感意外。
等到竇璇看完這份書信,他就不是疑惑不解了,而是怒不可遏,忍不住就想罵人了。
董純向魯郡太守段文操告警,同樣也是以私人書信的方式,之所以不願意以左驍衛府的名義行文,一是擔心訊息洩露,以致謠言四起,人心慌亂,其次便是臉面問題,他自己的臉面、衛府的臉面,都要顧及,畢竟這件事在段文操和竇璇看來,肯定不是他董純無能,而是他董純居心叵測,故意把賊人趕進了齊魯地區。以這種私人書信的方式告警,必然會引起段文操和竇璇的疑惑,然後他們便會冷靜下來深思,這時,他們便會和董純一樣,聯想到東都複雜的政治鬥爭,繼而推測到徐州賊的背後有“黑手”,而這隻“黑手”真正的目的不是要掀翻董純,而是要混亂齊魯局勢,阻擾皇帝和中樞的東征大計。
但竇璇依舊要罵董純,你明知徐州賊背後有“黑手”,為什麼不呼叫徐州全部軍力予以剿殺?你居心何在?你怕得罪誰?抑或,你故意縱敵逃竄,暗中“配合”那隻“黑手”,要阻擾東征?
齊魯的軍隊要麼被皇帝和中樞徵調,去了遼東邊陲,要麼被水軍副帥周法尚徵調,在東萊配合水師進行渡海前的攻擊準備,剩下寥寥無幾的鷹揚衛則主要集中在齊、魯兩郡,而琅琊郡因為地理位置和地貌原因,僅僅駐守了一個鷹揚府四個團的兵力,但其中兩個團去了遼東,一個團在東萊,只剩下一個團戍衛首府臨沂。所以,竇璇不但無力剿賊,反而有被賊人擊殺的危險。
竇璇憤怒之後,便是一籌莫展,他對徐州賊一無所知,不瞭解對手當然也就拿不出對策,另外就琅琊郡的現狀來說,剿賊對他而言根本不現實,但不剿賊,他拿什麼保障運輸通道的安全?
竇璇苦思無策,惶惶不安,就在這時,他接到了彭城郡丞崔德本的密信。至此,竇璇才對徐州賊的來龍去脈、對琅琊郡突如其來的危機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可以肯定的是,蒙山失陷了,顓臾城已是徐州賊的囊中之物,而崔德本在密信中對齊魯形勢的預測,更是讓竇璇如坐針氈,如臨深淵。
這夥賊人的實力遠遠超出了竇璇的估計,姑且不論賊人的背後是不是有“黑手”支援,僅以其劫掠的重兵武器來說,就足以讓五千人從頭到腳全副武裝起來,而五千全副武裝的賊軍裡,被俘的鷹揚衛至少有好幾百乃至近千人,如此戰鬥力,琅琊郡難以抵禦,稍有不慎便有失陷之危,而琅琊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