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或者幾個人不行,必須要有一個眾志成城的團隊,而這個團隊依靠什麼凝聚到一起?“信義”。打造一個團隊很困難,打造一個以“信義”為精神核心的團隊更困難,但一旦打造成功了,這個團隊必然強大,無堅不摧。但人性自私,利益至上,任何一個上位者若想成功,都必須在利益和信仰之間找到平衡,這就需要大智慧。
李風雲必須在打造團隊的初始,就種下“信義”的種子,隨著團隊的壯大,“信義”的種子也發芽開花,唯有如此,這個團隊才有希望成就大業。“信義”不能停留在書上和嘴上,“信義”必須流進心田,必須融入血脈和思想,成為至高無上的信仰,然後轉變為自覺的實踐,由此才能發揮其無堅不摧的力量。
為了實現這個遠大的目標,李風雲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所以今天他必須說服韓曜,說服孟海公,說服自己的部下,讓他們相信,這一仗是必須要打的,而且肯定能打贏。既有利益可賺,又能顧全信義,如此好事,當然趨之若鶩了。
蒼頭軍的帥帳內,眾人情緒激動,討論聲非常熱烈。李風雲緩緩站起,走到地圖前,藉助帳內良好的氛圍,一邊引導著眾人的思路,一邊推演戰局。
目前段文操的實力相比義軍,並沒有絕對優勢。建立不久的以鄉團為主力的魯軍,雖然多達五六千精壯,武器也很充足,但嚴重缺乏戰鬥經驗,而真正對義軍有威脅的是鷹揚府軍隊,但因為東征,魯郡鷹揚府主力全部調走了,剩下的留守兵力不足千人。考慮到瑕丘等重鎮需要戍守,段文操帶到寧陽城下的軍隊不會超過五千之數。
義軍的總兵力比魯軍要多一些,但大部分缺乏戰鬥經驗,且除蒼頭軍外,其他幾路義軍也普遍缺少武器,戰鬥力明顯弱於魯軍。具體到寧陽一戰,被圍的韓進洛等四位豪帥還有近三千兵力,不過指望不上他們,義軍真正能投到戰場上的只有蒼頭軍和濟陰軍。兩軍兵力相加大約有三千餘人,在人數上比官軍要少,考慮到決戰之刻,段文操還要留一部分人馬包圍城池,所以交戰雙方的實際兵力應該相差無幾。
如果雙方兵力差不多,那麼佔據優勢的就不是段文操,而是李風雲。李風雲的蒼頭軍有一定的戰鬥經驗,又經過了整整一個冬天的訓練,士氣高漲,武器充足,且擁有大量重兵器。假如兩軍硬碰硬,官軍勝算不大,即便最後官軍打贏了,也是一場慘勝,其付出的代價非常慘重,段文操根本無法承受。試想,假如他的軍隊折損過半,接下來他拿什麼包圍寧陽城?寧陽城裡的義軍乘著他奄奄一息的時候奮力殺出,官軍必定大敗。官軍敗了,兵力所剩無幾,鬥志全無,最後也只能守住首府瑕丘及其周邊的幾座城池,至於戡亂剿賊,那就想都不用想,如此一來,魯西南局勢一邊倒,必然會影響到整個齊魯局勢,這顯然是段文操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所以,仔細推演寧陽一戰,不難發現,正如袁安所說,段文操不敢決戰,不敢傾盡全力一戰,除非他有絕對把握在決戰中同時擊敗城外、城內兩股義軍的前後夾擊,但這個難度顯然太大了,他必須考慮戰敗的後果,一旦戰敗,後果太嚴重,就如一場恐怖的噩夢。
“把齊魯局勢放在舉國東征這個大背景下進行分析,不難推斷出,段文操若想逆轉魯郡乃至齊魯局勢,或者維持目前局面不至於讓其惡化,他首先就要確保自己的安全,不論何種情況下他都要立於不敗之地,為此他必須迅速發展壯大自己,而軍隊就是他存身立命的本錢,沒有了軍隊,段文操還能幹什麼?”
李風雲娓娓道來,神態從容,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自信。
“張須陀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張須陀正是因為建立了一支完全由自己控制的軍隊,才在齊郡叛亂迭起混亂不堪的惡劣局面下,順利保住了自己的仕途,還乘機贏取了最大的利益。有了張須陀這個成功先例,段文操又焉能失敗?”
難道段文操為了儲存實力就不打了?呂明星思來想去都沒有弄明白,遂開口問道,“將軍,這一仗段文操還打不打?我們殺到了寧陽,擺出了決戰態勢,假如段文操不打,不戰而走,對他的威信肯定是個打擊。另外,段文操不打,撤回瑕丘,任由我們攻佔寧陽,雙方實力此消彼長,對段文操扭轉局勢非常不利,難道他從此就據城堅守,被動防禦,直到東征大軍歸來?”
李風雲看了孟海公一眼,意味深長地微微一笑,並沒有回答呂明星。
孟海公也有疑惑,但旋即看到李風雲意味深長的笑容,腦際靈光一閃,禁不住暗叫一聲慚愧,他已經知道答案了,也知道李風雲為什麼一定要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