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3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此刻生存至上,若想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順利進入蒙山,唯有向李風雲低頭。

李風雲比他們想像的年輕,也他們想像的成熟穩重,尤其在會盟中所表現出來的才智、胸襟和氣魄,都遠遠超出了他們之前的預料,所以諸位豪帥的心氣在不知不覺中便落了下風,雖不至於自慚形穢,亦談不上心悅誠服,但忌憚和畏懼卻有增無減,而這種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的心理又進一步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使得他們在會盟中束手束腳,完全被李風雲所左右。

事實上李風雲所拿出來的會盟方案,最大程度地盡到了盟主之責。各路義軍依舊保持自己的性,各路豪帥依舊擁有自己的軍隊,只是在軍事行動上,必須遵從經過議定後一致同意的策略,而在戰利品的分配上,則是見者有份,完全平均。如此一來,吃虧的便是實力最強者,這顯而易見。

李風雲願意做“吃虧者”,這贏得了諸位豪帥的好感和一定程度的信任。在這個關鍵時刻,為顧全大局而捨棄私利者,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而能做到者,其胸襟都非同常人,然諾仗義,當然值得信任。

李風雲不僅在未來利益分配上願意“吃虧”,在當前危局下還願意無償給各路義軍提供一部分武器輜重。為了照拂小弟們,他願意自掏腰包,這又是“吃虧”。雖然這掏出來的部分,都是此次下山攻擊所得的戰利品,但他既然願意掏出來,那足見其誠意,亦是對兄弟們的厚愛。

然而,吃虧之後往往就是佔便宜,而先前佔便宜的人,這時候就要“吃虧”了。

各路義軍都是攜家帶口而來,看上去浩浩蕩蕩的成千上萬,但實際上能打仗的青壯十分有限。韓進洛和甄寶車的主力軍隊都只有一千多人。帥仁泰和霍小漢的手下大部分是來自鉅野澤的漁民,而這些漁民當初為逃徭役,很多都逃到了湖上逃過了一劫,所以青壯相對要多一些,但人數也沒有超過兩千。四支義軍都號稱自己有數萬人馬,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事,舉旗之後的豪帥們都願意做,畢竟要壯大聲勢嘛,但一旦真刀真槍的打仗了,也就原形畢露,一個個跑得比兔子還快。

現在結盟了,要與官軍真刀真槍的打仗了,大家都要把主力軍隊拉出來,至於那些跟隨軍隊四處征戰的親眷族人和被裹挾而來的農夫平民們,因為都是老弱婦孺,就必須要安置了,如果繼續跟在軍隊後面,不僅拖後腿,人身安全也沒有保障。

如何安置?當然安置於蒙山,躲在崇山峻嶺裡,那是最安全的。他們安全了,軍中將士也就可以安心打仗了。只是,幾萬老弱婦孺上了蒙山,吃什麼喝什麼?

李風雲還要繼續“吃虧”。做了盟主,做了老大,理所當然要照顧好小弟們的親眷族人,所以幾萬老弱婦孺的生存問題,李風雲要全包了。

李風雲卻一點也不覺得吃虧,拍著胸脯保證,我是老大,照顧你們和你們的家人,乃是天經地義的事。只要他們上了蒙山,吃喝拉撒睡我就全包了,出了問題,唯我是問。

奇怪的是,老大拍著胸脯保證了,小弟們卻大眼瞪小眼,一個都不敢接腔。

李風雲的“前戲”準備得很充分,演得很逼真,甚至贏得了幾位豪帥們的初期信任,但隨著這出戏的“**”來臨,李風雲的真面目也就暴露了。從正常角度來看,把幾萬老弱婦孺送上蒙山,合情合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此事,幾萬人上蒙山實際上就是做人質。李風雲手上有了人質,還怕控制不了各路義軍?還怕幾位豪帥和他們的忠誠部下們與自己對著幹?更嚴重的是,各路義軍的普通將士們,上了蒙山的老弱婦孺們,他們想不到這些齷齪的東西,他們只會感謝蒙山義軍,感謝李風雲,於是人心就被李風雲搶走了,久而久之,他們心裡只有李風雲,而沒有其他豪帥。豪帥們失去了自己手下的忠誠和擁戴,還有什麼實力?還能與李風雲抗衡,與李風雲平起平坐嗎?

這個陷阱好大啊,但豪帥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李風雲沒有請他們來會盟,會盟後李風雲也沒有恃強凌弱欺負他們,相反,李風雲對他們很熱情,很豪爽,處處都願意吃虧,甚至拍著胸脯保證他們親眷族人的安全和生活,表現得就像一個樂善好施的活菩薩,從頭至尾、自始至終沒有表露出一絲一毫要吞併他們的跡象,但最終,李風雲不留痕跡地就吃掉了他們。

此人心機太可怕,手段太高明,根本玩不過他。

四位豪帥急思對策,徐師仁也是暗自驚駭,他萬萬沒想到李風雲竟有此“神來之筆”,談笑間便吃掉了四支義軍。此子到底是什麼來頭?

李風雲對四位豪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