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頒行天下,即為欽定教科書。《白虎通議》不同於石渠閣欽定教材的地方就在於,它大量引用讖緯學說,使經學與神學混為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神學經學。用現在的話來說,使迷信學說得以合法化。
劉炟召開此次會議的決心不僅是繼承祖父劉秀、父親劉莊發展儒學的遺志,而且是要與130年的那位漢劉祖宗接上脈續。他在決定開會的詔書中明確地表示了這點,似乎為顯示自己年少好學所打下的學術功底,在詔書中他多次引用儒家文獻以及孔夫子《論語》原文。其曰:
夏商周三代訓導人民,以教育為本。我漢劉天下在暴秦之後,推崇儒術,設立了《五經》各專業,並置有相應的博士官位。而後呢,學者們精心研習,各有師承之稱,實際上學說不一。孝宣帝認為那個時代的人們已經離聖人很遠了,應當更為廣博地學習有關儒家著作,就設立了《大小夏侯尚書》的博士,後來又設立了《京氏易》的博士。到世祖中興,在建武年間又設立《嚴氏春秋》、《大小戴禮》的博士。以上二位祖先,都是為扶進微學、尊廣道藝而努力的。
中元元年詔書稱:《五經》章句煩多,討論精減一些內容。到永平元年,當時的長水校尉上奏說:先帝弘揚儒學確是大業,但要根據時代特徵而施行不同的學術策略。
我現在就本著這個意思,召集著名學者們共同討論經義,以便有利於後來的學者們有自學教材。
孔夫子說過:“學之不講,是吾憂也。”又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唉呀哈!大家與我共勉吧!
他這一聲“唉呀哈”(原文為“於戲”的感嘆詞),使他成為東漢歷史上最受人尊重的皇帝。他爹劉莊雖然也以儒學學術見長,但過於精細乃至於苛薄;而他劉炟呢,寬容的天性似乎與生俱來,所以,大約在又一個130年後,一位知名學者兼軍事強人曹丕評價他們父子說:“明帝察察,章帝長者。”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反抗 所以我存在
漢劉第二帝國經過前兩代領導人的努力,建設文化超級大國所有硬體已經備好,第三代伊始將軟體安裝就緒,開始高速執行。但是,這個文化超級大國再強大,總會遇到反抗,並且這個反抗並不來自外部,而是來自於內部。
帝國內部的抵抗絕不是毫無意義的,相反,對整個帝國政治命運的影響非同一般。“我反抗,所以我存在”成了東漢的道德風向標,儘管那個時代人們並未如此哲學化總結。
在歷史上留下“舉案齊眉”成語故事的梁鴻就是一位堅定的反抗者。
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今陝西西安北)人。他的父親梁讓是王莽時代的既得利益者,被封為修遠伯,奉祠遠古少昊氏。但是,梁讓很早就死了,幼年梁鴻就用一領席子捲了父親的屍體,埋掉。由於是王莽封的遠古貴族的後裔,梁鴻得入太學學習。雖然很窮,但能保持氣節。他學習的方式與常人不同,勤於閱讀而不拘泥於字面意思。學成後,沒得官做,就到老家附近的上林苑中去放豬。
放豬的少年梁鴻可謂時運不濟。有一次,他不小心未滅盡燒飯的餘火,燒了別人的臨時居所(也是上林苑中的閒房子)。他不逃避責任,就問被燒居所的主人損失了什麼東西,而後把自己的所有豬都抵給人家。人家嫌少,他就以身為僕役抵償餘價。梁鴻給主人幹活非常勤奮,從不耍滑,主人家的幾位年長的鄰居猜知梁鴻不是一般人,就共同做主人的思想工作,讓他把豬群還給梁鴻。正直的梁鴻堅決不要,起身返回鄉里。由此,梁鴻名滿長安一帶。
在鄉下,有些勢力的人家羨慕他的名聲,都想把女兒嫁給他,可是,梁鴻並不答應。倒是同縣有個孟姓女子,身體肥大,又黑又醜,有一把蠻力氣,還很傲慢,到了30歲尚未成婚。她父母說:“就你這條件,還等什麼呢?”
“我呀,等!一直等到有賢如梁伯鸞那樣人,才嫁。”孟氏女公開了自己的理想,梁鴻一聽,大合心志,就去求聘。孟氏女說:“不要什麼聘禮,給身合體的布衣服、給雙麻鞋就行,另外要有編筐織布的工具。”
很明顯,她是要過自力更生的平淡日子的。
到了出嫁的那天,孟氏女卻穿了一身非常不錯的絲綢衣服。梁鴻以為她已失初志,七天也不搭理她。她就跪在床邊請罪,說:“我羨慕先生你的義節,知道你曾拒絕數次提親,我也是拒絕了數次提親而等你這樣的賢人呀!今天我有什麼不對之處,請你指出,以便我改正。”
梁鴻說:“我所追求的,是能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