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部分(2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結果武安侯鄭亨卻對此置之一笑。

“士農工商,朝廷要用商人的錢,但對他們太客氣就沒必要了,免得他們自恃有錢生出什麼事情來。再說,寒冬臘月在外頭等,韃子的諜探說不定會打探到訊息,知道我軍糧食充盈,他們那時候自然而然就弱了聲氣。我讓報送軍情的軍校走後門,總兵府前頭那塊空地正好留著給你辦事。底文送上來就往八字牆上一貼,誰也不敢說這裡頭有貓膩。”

按照鄭亨的意思,張越這會兒還應該坐在溫暖的花廳中安坐喝茶,等著下頭最後的結果,但他第一次操辦開中事,最後還是決定親自坐鎮。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所有的底文終於都貼好了,幾個書吏連忙緊鑼密鼓地核算排序,在寒風中愣是忙出了滿腦門子細密的汗珠。

眼看日頭已經升得老高,張越忍不住跺了跺發麻的雙腳,又緊了緊身上的大氅。旁邊的連生瞅了個空子,連忙上前送上手爐,他卻搖了搖頭。這一個個富得流油的富商不但恨不得貼在那兩面八字牆上把所有的底文瞧清楚瞧明白,而且好些人都注視著他,他實在不想抱一個手爐站在那裡打眼。

“大人,都已經排好了!”

聽到這個聲音,張越立時覺得精神一振,而那些剛剛還在自己排序的晉商們也都轉過了身子,趕忙一窩蜂似的圍了上前,一個個全都豎起了耳朵。而那個書吏得到了張越的眼色,便站起身來,拿起手中那張薄薄的紙,又清了清嗓子。

“平遙縣羅氏,一石一斗,三千引!”

“太原府王氏,一石一斗,兩千引!”

“平陽府範氏,一石一斗,兩千五百引!”

這三個數字報出來,底下頓時一片騷動,尤其是這三個地方的商人更是如此。底價不過是三鬥五升,這竟然一翻就是三倍,而且數量已經達到了七千五百引,超過了此次總數目的十分之一。一時間,哪怕這些都是家財萬貫手筆豪闊的晉商,也有好些亂了方寸,有的掏出手帕擦汗,有的彼此交頭接耳,更多的則是唉聲嘆氣。至於那三位拔得頭籌的商人則是長長噓了一口氣,對同鄉或羨慕或埋怨或憤怒的眼神視而不見。

“潞安府方氏,一石,三千引!”

“潞安府馮氏,一石,四千引!”

“潞安府秦氏,一石,兩千引!”

“潞安府汪氏,一石,兩千五百引!”

如果說前頭那三個還有人能維持一下鎮靜,當這潞安府一下子開出四個一石一引的高價時,底下頓時和炸了鍋似的。心存僥倖的人這會兒眼睜睜看著希望逐漸破滅,不由得發狠地詛咒那些抬高價錢的傢伙全都賠死虧死,可是在聽到接下來那九鬥五升、九鬥等等的數目之後,眾人漸漸接受了這個現實,只一張張臉上的表情異常詭異。

要不是一向得面對朱棣這麼一個喜怒無常的天子,張越這會兒的臉色必定比誰都精彩。他知道這次的開中必定不止那個底價,但預計的數字也就是每引七到八升,萬萬沒料到竟然會飆升到這麼一個驚人的價碼。只不過這次的軍糧固然是不愁了,壓力就要轉嫁到兩淮鹽場那邊。六萬六千引相當於淮鹽兩個月的產量,希望王勳亮那邊不要讓人失望。

晌午時分,當武安侯鄭亨從張越那裡聽說了某個不可置信的數字之後,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索性一張張翻閱了那厚厚一摞紙。久經滄海的他當然不會認為這都是張越能幹的緣故,仔仔細細盤問了一番之後,他就若有所思地說:“皇上下旨不次支鹽確實讓人心動,但這中間恐怕還有人推波助瀾的緣故。不過結果最重要,過程如何卻無所謂。北征糧食無憂,這一回一定要解決掉阿魯臺!”

聽了推波助瀾這四個字,張越卻是心頭一動。就在這個時候,外頭傳來了一個親兵的稟報聲:“侯爺,京師來了中使,已經去向陸公公頒旨了!”

此時此刻,張越只覺心頭一跳。如果說此次開中大振人心,那麼接下來能不能大快人心,就得看這個盼了五天的訊息了!

第十一卷 金戈血 第050章 吾兒不如他婿

進了臘月,年關將近,不但民間百姓為了過年日益繁忙,就連朝中大臣也都愈發不得閒。一年到頭難得幾天休沐全都是在歲末年初,但為了這幾天休假,如今就得抓緊時間把該處置的事情都儘早處置了,絕不能再拖過年去。而辛丑年又恰逢布政使等外官三年一朝覲的日子,就連鴻臚寺也忙得倒仰,更不用說六部和都察院這些原本就繁忙的衙門。

外臣忙,皇家也忙。朱棣雖把國事都丟給了皇太子朱高熾,除非軍國大事和高官除授都不過問,但也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