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2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外頭人不免好奇,倒是有不少扯著民夫問中原情形的。

“十五輛糧車中是三千石糧食,其他的是軍器。興和乃是重地,所以這一次原有的手銃一律汰換成最新的永樂長柄火銃,一共兩百把,此外還有三百斤火藥,六百把最新產的佩刀,弓箭五千支,強弓兩百把。這火銃和原先的有些不同,老彭,你拿出來給鄭千戶看看。”

因為一大部分車都沒往糧庫去,而是停在了自己的官所前,鄭平原本還有些奇怪,聽了這話,他那疑惑頓時變成了狂喜。興和千戶所中所用的火銃都是洪武年間的老貨色了,就是那些產自永樂初年的在經歷過兩次北征大戰之後,也不知道湊合修補了多少次,那些火銃兵甚至已經變成了刀牌手弓箭手。如今不但有新的火銃,還補充了充足的火藥,甚至連佩刀弓箭強弓一律配齊了,這無疑是久旱甘霖。

自朝廷徙大寧衛,之後又是兩次北征以來,興和的位置變得不尷不尬,有多久沒有糧食之外的軍器補給鄭平原已經記不清了。就是他自己,也曾經想過若是興和所移防長城內該有多好。此時他忍不住站起身來來回回踱了兩步,直到一把手銃遞到自己面前,他這才醒悟到眼下還有別人在,連忙定了定神。

“鄭千戶你看,每把手銃都配有藥匙,藥室用藥匙裝火藥,如此便不會有多少之分。若是一次充填之後韃子衝上來,沒功夫再裝填,那麼就用這個槍頭。”

彭十三迅速將一截鐵質槍頭插入手銃上部一個特製的槽口中,旋即又揮舞著手銃比劃了兩下,這才轉身解釋道:“雖說原本的手銃也造得很結實,打完了可以掄著用來拒敵,但畢竟太短,不適合對騎兵使用,如今加長了柄,再加上槍頭,效果就好得多了。畢竟,這射程最多隻有一兩百步,銃手在那些韃子騎兵的衝刺下,一般只能射一輪,就算三段射擊也不能長久,這截槍頭很有用處。”

說到這裡,他又意味深長地看了張越一眼,因笑道:“這一批是試製品,是張大人去年給京營京衛一一換裝的時候對工部軍器局那些工匠提出的建議,是否管用卻得看你們用下來感覺如何。”

張越沒料到彭十三忽然畫蛇添足加上一句話,見王喚和鄭平原都愕然看了過來,他只好笑說道:“其實這是上次去江南遇上倭寇進犯的時候,看到幾個護衛一人使兩把手銃時生出的念頭。畢竟,軍中不可能有那麼多把備用的,若是一輪之後銃手再無用武之地,遇上緊急情況不免就麻煩了。如今一銃打完了就可以用這個槍頭拼刺……白刃,真正打仗時也不必再準備第二把武器。”

這一刻,他不禁深深讚歎起了那些工匠的水平。他只是隨口一句話,不但有人當場畫出了圖紙,更有工匠笑說原本就有這個設想。雖說火銃手從來不是為了和人肉搏的,但要不是為了防備萬一,大明的火銃為什麼能讓人拎著當榔頭使?

第十一卷 金戈血 第013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

每三年領一套棉袢襖一雙厚底棉鞋,每年兩套單衣兩雙厚底布鞋,這就是正項薪餉糧米之外軍戶的衣物配給。若是在尋常屯田衛所,這樣的待遇雖然微薄,但至少也還湊合,但對於興和堡這樣孤懸於長城外的要塞來說,若是遇上寒潮,哪怕把所有衣服全都穿在身上也抵擋不了那寒冷。於是,儘管興和堡前頭有一大片茂盛的樹林,但這些年為了禦寒,軍戶們偷偷摸摸砍了木頭來取暖,這片密林漸漸變得稀疏了起來。

鄭平原這會兒陪著王喚和張越站在高高的瞭望臺上,心裡頗有些忐忑。他剛剛調到這裡來的時候也曾嚴禁砍伐,結果一個晚上站崗的軍戶活活凍死,他心生悔意之後方才恍然大悟,親手埋葬了人,從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也不曾管過。果然,才站了片刻,他就看到面前的王喚轉過頭來狠狠瞪著他。

“你這個千戶是怎麼當的,這密林乃是興和堡最大的屏障,怎麼成了這樣疏疏落落的模樣!是不是你手底下的那些兵為了取暖擅自砍伐?”

鄭平原咬了咬牙,還是決定自己擔了下來:“王都帥,都是卑職疏忽,卑職知罪。”

之前在野地裡露宿了好幾次,深切體會到了這邊地的苦寒,此時此刻,張越看到鄭平原的幾個親兵都露出了憤憤不平的表情,哪裡不明白這其中的緣由。興和堡的軍戶都是固定的,平日裡根本不能離開這個邊陲要塞,而過往商人更多都是借道開平,可以說這裡是最沒有油水可撈,補給也最少的地方。這裡不可能屯田,不可能生產,能做的除了備禦還是備禦。

因此,看到王喚冷哼一聲就要發火,他便從旁出聲勸道:“王都帥,事到如今再追究此事沒有什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