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3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猶如利劍一般疾馳了出去。其他公子哥鬨笑了一陣之後,便紛紛轉身跟上。那人影須臾就消失在了街角處,馬蹄聲亦漸漸遠去。

張越根本懶得和這種人計較,扭頭看了一眼房陵,見他雙目圓瞪滿臉憋得通紅,周百齡和其他隨行軍士倒是個個面色如常,便低聲勸導說:“他不過自恃公主之子,又是侯爵,見你東山再起,一時之間氣不過跑來示威罷了,和這種人一般計較無疑是自降身份。皇上提拔你固然是一時興起,但也有考較的意思,千萬別因為一時之氣浪費了大好局面。”

說完這番話,見一旁的周百齡正若有所思地盯著自己看。他就頷首笑道:“剛剛多虧周大人見機得快,這才避免了一場大沖突。時候不早了,咱們趕緊進宮吧。”

儘管被朱棣譽為智識過人,堪為他日太平天子,但朱瞻基並不像朱元璋朱棣那樣勤勉,即便代父親朱高熾處理監國事務,大多數時候他都是把事情交給楊士奇等人辦理,自己不過是在送上來的奏疏上用硃筆批上可,僅此而已。即便如此,這也佔據了他很大一部分時間,再加上如今已經是冬季,他最喜愛的蟋蟀一隻只都是病懨懨的,眼看都要熬不過去了。

“太孫殿下,小張大人求見。”

朱瞻基正拿著竹籤子逗弄陶罐中那隻一動不動的蟋蟀,聽到後頭這聲音頓時極其不耐煩,直截了當地斥道:“今日的事情不是都辦完了麼?誰都不見……等等,你是說張越來了?”

他霍地站起身來,見黃太監躬身畢恭畢敬站著,這才沒好氣地丟下了手中的竹籤,指著桌上那隻陶罐對旁邊一個小太監吩咐道:“大將軍已經死了,拿去後花園好好埋了。”

等到那小太監捧著陶罐輕手輕腳地退下,他這才蹙起眉頭喃喃自語了起來:“張越的性子一向穩重,不會無緣無故來見我,更何況是這幾天正鬧騰得滿城風雨。他在山東和杜宜山一搭一檔謀定而後動,莫非前兩天都是做給人看的?若是如此,他今日來見……唔,這一回我倒是可以單獨見見。”

他一下子忘記了自己剛才還為了一隻蟋蟀痛心疾首,神情陡然一正,旋即便吩咐道:“我在武英殿見他。”

自古以來,鮮有立皇太子之後又立皇太孫的,單單從這一條就能看出朱棣對朱瞻基的偏愛。為防有人藉著攀附皇太孫的機會為異日求富貴,朱棣在為朱瞻基擇選老師和侍讀等一眾官員的時候極其仔細,所有老師都是品行經過嚴格審查的飽學鴻儒,所有侍讀都是謹慎穩重少年老成,於是,在嚴格的禮法教導下,朱瞻基閒來無聊時也只能去鬥蟋蟀取樂。

堂堂皇太孫,平日裡除了太監竟是找不到能說話的人!

因此,跨進武英殿的時候看見那個熟悉的人影,朱瞻基不禁露出了微笑,當下就擺手屏退了殿內的一眾太監。等閒雜人等都退下了,心領神會的黃太監便親自到了大殿外頭守著,以防有不長眼睛的人誤闖進去聽到什麼有的沒的。

對於朱瞻基的這番舉動,張越自是心中欣喜,知道這位皇太孫已經是猜到了自己的來意。他正要上前參見時,朱瞻基卻笑著衝他擺了擺手:“成天看人跪來跪去,我都厭煩了。這兒沒有外人,不用那麼多禮。先說正事再說別的,讓我聽聽你又有什麼新主意。”

“皇太孫殿下,此次臣奉皇上旨意下江南,自然不是為了那些糧倉。如今人人都知道我正在查帳,自然就不會想到別的。封存的那些賬冊少說也得清查兩個月,所以趁此機會,我預備和陸公公直奔松江府,然後再去寧波府。松江府寧波府靠海,歷來便是走私猖獗的地方,明裡去必定查不到什麼,但若是暗地裡查,也應該能瞭解一個大體數目情況。再過兩個月就是正旦,寧波市舶司的朝貢使應當不少,而且先前就有爭貢事,此次也正好看看端倪。”

儘管想到張越肯定有什麼古怪點子,但一聽這話,朱瞻基還是愣了一愣,隨即方才面色凝重地問道:“松江府和寧波府素來有倭寇出沒,有些是正經倭寇,但更多的乃是當年那些逆黨的舊部。你若是帶著五百京營軍士隨行護衛也就罷了,若是輕車簡從,難保不會遇到什麼兇險。張越,你辦事情經心是好的,但隨隨便便置自己於險地則不妥。”

他擺擺手示意張越不要反駁,旋即又鄭重其事地說:“雖說我不可隨便出宮,但也能聽到一些風聲。太祖皇帝定下了片板不許下海的禁令,可一個利字還是讓不少人利令智昏,再加上朝貢使帶來的海外珍品,因此偷偷下海走私的不單單是百姓,興許還有朝中勳貴。這回皇爺爺有意開海禁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畢竟,要正經抽稅,更多了別家下海,必定分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