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2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北征的佩劍!既然要揣摩朕的心思,就該揣摩得再透徹一些,怎會以為他敢用假的來糊弄朕?朕是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人,朕的劍更是殺人劍,不是那種軟綿綿只能做擺設的玩意,難道朕還認不出真假來?你們在背地裡做的事情,你們在背地裡傳遞的訊息,別以為朕看不到聽不到,倘若有人為了別人許的前程不要腦袋,那麼朕可以成全他!”

恰在御前的張越給那回聲震得耳朵嗡嗡作響,他毫不懷疑這番中氣十足的話足以讓殿外大多數的人都聽見,他也毫不懷疑,要是之前呈上一把造假的劍上去,朱棣這時候會不會在暴怒之下直接一劍砍了他。直到警告夠了,上頭的聲音方才倏然一變。

“張越,把你在寧波的事情奏一遍。”

所謂朝會上的奏事,其實只不過是大聲朗讀自己的本章,因此要求美儀容,大音聲,要是沒有這樣的自信,鴻臚寺和通政司還可以代奏。被朱棣剛剛那襲話一激,張越竟是忘了從袖中拿出自己的本章,索性朗聲說道:“臣奉旨下寧波市舶司查歷年朝貢使及開海禁之事,訪得市舶司提舉範通不法事……”將一樣樣勾當呈報了一遍之後,他卻陡然之間詞鋒一轉。

“陛下治通倭者以重刑,則此後奸民不敢放縱;以大軍沿海捕倭,則倭寇海盜無法安居,沿海可安享靖寧;以天朝財貨通商各國,則各國慕大明威名;如今沿海各地百姓稱頌陛下,今後望風而稱吾皇聖明者將遍佈天下諸夷。”

儘管不少文官仍不以為然,但眼見剛剛暴怒的朱棣這會兒已經悠然坐下面露笑意,誰也不會在這種時候跳出來當炮灰。犯顏直諫是一回事,但明知道必死還要觸黴頭又是另外一回事。而剛剛在直房聽到張越那一段剖析的六部官員更是個個面露沉思之色。即便是號稱“每朝兼奏三部尚書事,誦牘如流”的禮部尚書呂震,這會兒也在琢磨張越先前說出那番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難道某人開了海禁不夠,還要挑唆天子去打日本?

如果是這樣,那就該挑唆皇帝,而不是在直房裡對他們這些六部官員說。雖說金幼孜對張越頗有微詞,但他呂震可不認為張越就那麼不知天高地厚。須知皇帝性子是最難捉摸的。若以為是張家人就可重用那就錯了,沒看見張家長子張信如今還窩在交趾那塊地方?

朱棣卻沒有往深處琢磨張越這是什麼意思。看到一群頗懂漢語的蕃使在聽了張越的陳奏捕倭和通商之事後個個大喜過望,甚至一個個拜伏於地連連稱頌,他心裡甭提多得意了。揚威域外,萬民稱頌,這原本就是衡量明君的標準,倘若稱頌的萬民之中還要加上番邦子民,那豈不是更加讓人滿意的結局?

大悅之下的他自然覺得張越這才是真正體察自己的心意。當下少不得嘉獎勉勵了一番,然而就在這時候,夏原吉卻忽然站了出來:“皇上,張越繳旨之後尚無職司,其人既然善於財賦之道,請準其戶部行走學習機務。”

話音剛落,呂震竟是笑容可掬地也出班奏道:“皇上,張越敏於倭事,可於禮部任用。”

這兩位尚書忽然出來爭搶一個人,別說殿上文武都愣住了,就連朱棣也呆了一呆。他饒有興味地看了看不知所措的張越,忽然笑了起來,旋即便毋庸置疑地擺了擺手:“他未必擅長六部的瑣碎事務,你們不用爭了,朕自有主意。”

自從有了太子監國之後,朱棣除了自己親自任命的閣臣以及六部尚書之外,並不經常召開朝會,也很少見尋常官員。如今起居都移到仁壽宮之後,他更是隨心所欲,一旦脾性上來或是風痺症發作,就連親王公主也會吃閉門羹,但若是心性好的時候,偶爾還會叫來沈度沈粲這樣的文學臣子來寫寫字,時常也有親筆墨寶賜給親近臣子。

此時下朝之後回到仁壽宮,朱棣就興致大發,卻是專心致志地站在書案前寫字,心情很是不錯。信手劃下最後一筆,朱棣便滿意地看著那墨跡淋漓的白卷,隨即頭也不抬地說:“朕素來愛書法,最喜沈民則的字,端的是婉麗飄逸,雍容矩度,你的那一手字能學到沈民則的三分,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書法亦講究剛柔文武之道,這也是大道。該硬的時候就得硬,該軟的時候不妨軟。但若是朕看來,寧可過猶不及,亦不可稍遜三分。”

這是一幅橫卷,朱棣剛剛寫字的時候用鎮紙壓了一頭,卻命張越用手拂著另外一頭,恰是把他當成了人形鎮紙使喚。此時聽到這句話,張越愣了一愣,連忙點了點頭。

“多謝皇上提醒,臣這手字只是臨帖,當面卻只是向大沈學士討教了兩回。以後定當謹記文武相濟,剛柔並施之道。”

“沈民則為朕草詔十餘年,不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