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部分(3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天開始直到萬壽節之後三日才算完。而為了籌備萬壽節,通政司從今天開始就不再奏事,朝會也從今天開始停止,一應事務皆由各自衙門主官自行處置,如有急務則直接呈報乾清宮。所以,除了萬壽節當日要累上一整天,只要不是禮部或鴻臚寺官員,這前後幾天便是難得的休息,他自然也不例外。

穿了一身這樣的吉服,自然是隻能坐車。好在他回京之後馬車使用的次數比從前多得多,那輛官制青幔雲頭車早就洗刷乾淨了。坐在車上,他忍不住盤算起了這一次的賀禮。

如今去洪武建國年間已經過去了五十餘年,雖說朝廷幾次三番下詔勤儉,但民間風氣比之當初仍是大不相同,壽禮比起從前也就豐盛了許多,甚至還有不少人煞費苦心從年初就開始預備,連武將勳貴也不例外。成國公朱勇準備的是百枚精製紅瓷壽桃,安遠侯柳升準備的是一幅姑蘇萬壽繡圖,而如今領兵在外的張輔則是駿馬兩匹挽具兩套,最省事不過。當然,這幾位都是和張家沾親帶故的,所以他了解,至於那些對賀禮諱莫如深的就不知道了。

至於他自己,最初就準備了一整套紫砂壺作為壽禮,可十天前南京的劉達派人送了一批各色小玩藝上京,其中甚至有一對他從前寫信過去時提到的銅胎掐絲琺琅花瓶——也就是後世名為景泰藍的珍品。如今還沒有景泰藍這樣的名字,市面上很少有這樣的貨色出賣,但據他所知,宮中御用監卻有專制琺琅小物件的工匠,所以他不敢貿然換成這個作壽禮。

只不過,有這麼個能工巧匠作後盾,實在是再省事不過。他雖然不知道各種各樣的配方,但至少見過後世各種各樣的東西,知道大概原料是什麼,便索性都一一提出,丟給了劉達去動腦筋。在這次捎回南京的信上,他又囑咐劉達透過那些來往海外的各家商船,仔細打聽各國如今都有了那些技術,順便看看能否從海外僱一些懂行的工匠回來。

外臣出入皇宮原本是走午門的左右掖門,但東宮官和奉有特召的官員卻可以走東安門東華門,張越儘管如今還是兵部官,並不在這兩者之列,但誰也不會和他較這個真。熟門熟路來到了皇太孫宮,立刻就有宦官通報了進去,因此他只等了片刻就被引到了明德齋。剛到了門外,他就聽到裡頭傳來了朱瞻基熟悉的聲音。

“三天之後就是萬壽節,捅出這樣沒法彌補的漏子,你們究竟在幹什麼……”

引路的內侍乃是先頭和張越見過好幾次的陳蕪,此時不禁疑惑了起來。他剛剛離開的時候朱瞻基還心情很不錯,這會兒怎麼忽然就大發雷霆?瞧了一眼身後的張越,他便決定還是把人帶進去再說,畢竟有張越在,興許可以勸一勸。想著這個道理,他就小心翼翼在外頭報了一聲,旋即打起了簾子。

張越一進這明德齋就看到這兒跪著一地的人,其中有他見過的由頭有臉的大太監,更多的是誠惶誠恐俯伏在後的小宦官,甚至還有不少人身上直打哆嗦。看見朱瞻基面色鐵青地站在書桌後頭,桌子上還有一個盒子,他不禁心中一動,連忙走上前去行禮。

“元節不用多禮”朱瞻基看了一眼那盒子,心頭更是惱火得很,又衝著這些太監厲喝了一聲:“滾,不要在這兒礙眼,全都滾出去到廊下跪著!”

等到他們垂頭喪氣退下,他方才對張越說:“元節,你來看看。這是我之前特意畫好花樣讓御用監燒製的一對花瓶,拿回來的時候還是好好的,可現在竟然成了這個樣子!”

見朱瞻基氣得臉色通紅,張越便上了前去,見其中一隻花瓶的下部赫然有一道缺口,不禁皺緊了眉頭。那花瓶上的書畫赫然是朱瞻基的親筆,看上去明顯是花了不少功夫,如今功虧一簣也就罷了,重要的是萬壽節就在三日之後,倘若沒有補救的法子就得另尋壽禮,也難怪這位平日很少發火的皇太孫忽然變成這個樣子。

“要不是眼下皇爺爺壽辰在即,而且把他們統統打殺了也換不回東西,我非得好好整治他們不可!”朱瞻基重重一拳捶在書桌上,白皙的臉上滿是森然怒色,“又或者是燒製此物的工匠不盡心,所以才出了這種瑕疵……該死,連禮物都備辦不好,這豈不是丟了大臉!”

“殿下息怒!”張越想到自己原本難以取捨的那件東西,忙上前婉轉勸說道,“事已至此,殿下再追究,三天之內也不可能有什麼結果,不如暫且放一放。說起賀禮,我前幾天正好得了一件東西,原本想當成賀禮的,如今興許能給您應急。”

儘管知道張越素來不是打誑語的人,但如今正是十萬火急的時候,朱瞻基不得不慎重起事,當下便連忙使他回去取。好在這幾天他亦是不用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