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部分(2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張越聽著自然不意外,連忙吩咐把人都帶進來。不多時,一大幫人就擁進了這小小的花廳,為首的陳夫子瞧著消瘦了一大圈,但精神卻比在京城時健旺了許多。一眾學子都是風塵僕僕,臉上卻都帶著興奮的表情。果然,張越才開口問了他們的收穫,陳夫子卻是不同那些學子,深深嘆了一口氣。

“如今天下州縣大多重官學而輕民學,縣學州學府學裡頭聚集了大多數人才,那些民間的書院就遠遠不及了。這次我先是帶他們去了江西白鹿洞書院,想不到那麼有名的地方,如今也是破敗不堪,應天府書院更是完全沒了蹤影。在江南轉了一大圈,咱們造訪了大約十幾個書院,最大的不過百多人,最小的和私塾差不多,那些先生們也是良莠不齊。有才學者不是隱居鄉間給一兩個弟子授課,就是在官學裡頭銳意功名,唉!”

由於明初官學興盛,國子監府學等等都是考核嚴明,因此張越自是明白民間書院的窘境,但聽說赫赫有名的白鹿洞書院已經是一片廢墟,他仍然嗟嘆了一陣。但相比陳夫子的搖頭惋惜,學生們卻都是興致勃勃,這個說在詩會上大出風頭,這個說在哪裡遇上了經義辨析摻和一腳,氣氛異常熱烈。末了,一個年輕士子忽然重重拍了拍巴掌。

“咱們路過白鹿洞書院之後,曾經在崇仁縣附近呆了幾天,恰好聽鄉人說有一位賢士隱居鄉間,陳夫子就帶著咱們去拜訪了一趟,誰知道那人只是閉門讀書,壓根不理會咱們。此人學問還不知道如何,傲氣倒是學了一個十足十,對了,陳先生,那人叫什麼來著?”

陳夫子聞言連忙對張越解釋道:“此人叫吳與弼,字子傅,號康齋,鄉間說他年不滿二十而棄科舉,只閉門讀書,學問文章都高深得很,只可惜緣慳一面。說起這個,咱們倒是在他家門外遇上了一個十六七歲的年輕人,說是遊學期間來訪賢的,他也吃了個閉門羹。此人自稱蘇州人士,叫……唔,叫徐有貞。這人也跟著咱們到南京了,說是遊金陵之後再來拜見大人。”

張越正覺得吳與弼這名字耳熟,卻想不起是何方神聖,緊跟著就聽到徐有貞三個字,愣了一愣後不禁啞然失笑。前有石亨,後有徐有貞,倘若再來一個太監,那豈不是奪門之變中最要緊的幾個人統統齊全了?

等等,剛剛黃潤口中的那個吉祥……莫非真是曹吉祥?

第十四卷 定乾坤 第031章 巋然不動,弄子之樂

太子儲君到了南京,原本安閒了三四年的上下官員頓時鼓足了勁,前前後後忙活了起來。本該忙的自然要極力表現,本不該忙的也想找幾個上得場面的差事露一露臉,畢竟,誰都知道這位主兒昔日就是皇太孫,在如今的皇子一輩中根本沒人能與其相爭。哪怕是那些心向漢王的,在這時刻也都按下了那份心思,鞍前馬後地張羅,根本不露絲毫端倪。

總而言之,整個南京城所有衙門的官員,腦子裡那根弦都繃緊了。

然而,這其中總少不得有例外的。張越這個應天府丞不是正印官,縱使有事也有府尹章旭頂著,不用他費心費力表現。而他和五府六部都搭不上邊,文華殿謁見也沒他什麼事,因此他仍是隻管府學,頂多就處置一些手邊的公務。既然是閒來無事,他就每天輪流帶兩個族學士子在身邊充當隨從,對他們解說如何處置往來文書,抑或是談天論文,日子過得比誰都逍遙。而芮一祥李國修在府學裡頭呆了三個月,如今也日日跟著他左右,自然更是熱鬧了。

這天,他帶著人在府學裡頭轉悠,正對那個白髮白鬍子的教授說趁著如今天氣好,叫人來修一修房子,引來眾人的一陣附和歡喜,外頭就傳來了一陣不小的動靜。心中奇怪的他打發了張布出去問個究竟,只一會兒,張布就匆匆迴轉了來,附在他耳邊悄悄說了一番話。

“大人,都察院劉總憲如今已經到應天府衙了,所以那邊派了個皂隸來,請您趕緊回去。”

聽了這話,張越便對不明所以的教授訓導等等老夫子拱了拱手,隨口解說了一番,當即出了應天府學。才一上馬,一個族學學生就靠了過來,滿臉不解地問道:“大人,都察院和應天府又不相統屬,再說府衙有章大人在,非要您回去幹什麼?”

這些天輪流帶著這些年輕人在外頭走,張越自覺心情也輕鬆寬闊了不少,於是便笑道:“不相統屬?科道官員監查文武,左都御史幾乎是懸在所有文武官員頭上的利劍,這還不算是上司?倘若你們以後能出仕,都給我記著御史筆如刀五個字。”

見兩人都是連連點頭,張越又看到李國修和芮一祥正在咬耳朵,不禁微微一笑,卻再也不解釋,一抖韁繩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