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部分(1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探過,絕不會留下隻言片語。只不過,能有這份送禮心思的送禮人,決計是隻有一個。那小子剛剛回來,又是得信要再次高升,心情恐怕也好得很。等再過兩年沒人惦記他了,應該也不用像現在這樣遮遮掩掩。

然而,袁方的高興勁卻沒有持續多久。晚上一時興起的他吩咐門房去靠近崇文門大街的一個小飯館買一屜水晶包子,然而,等東西買回來吃的時候,他意外地在裡頭找到了一個不起眼的字條。自從隱退以後,他已經很少再見到這物事,等到拆開來看之後,臉色頓時一變。

雖只是寥寥數語,那字條卻是不僅提到了今天的午門激辯,還提到了讓朱瞻基急急忙忙拂袖而去的緣由,宮中孫貴妃突然昏倒了!不但如此,上頭還寫了涉及都察院的兩樁大事。

第十六卷 挽狂瀾 第042章 卯上了

宮中訊息傳得最快。孫貴妃這一病讓朱瞻基在永寧宮盤桓了一箇中午,此後,張太后和胡皇后派人探望送東西過來且不說,其他後宮嬪妃也紛紛親來問候,司禮監御用監那些頭頭腦腦一個不少。儘管憑她的身份可以擋下一多半的人,但總有些人不得不見。因此到了晚間,聽了外頭傳來的訊息後,她便貨真價實露出了病懨懨的神色,連吃飯都沒多少胃口。

“正名分,明尊卑,這些御史真是好大的膽子!”

她恨恨地撕扯著手中的絹花,隨即盯著榻前小杌子上坐著的王振問道:“之前是你說的,皇上只有皇長子這麼一個兒子,既然是多年無嗣朝中憂慮,這次必然不會阻攔皇上冊太子。可你看看眼下的情形,那些御史簡直是恨不得把我們母子生吃了!太后原本就不待見我,事情要是越鬧越大可怎麼好?今天我能借病讓皇上丟下那頭過來,可以後呢?”

今天來了那麼多二十四衙門的頭頭腦腦,王振這最後一個自然是絲毫不顯眼。此時此刻,見孫貴妃那氣惱的樣子,他連忙陪笑道:“貴妃娘娘息怒。只要皇上下了決心,那些御史算什麼?他們鬧得越狠,皇上就越反感,如今皇上不是認為有人在背後指使麼?不過,皇長子如今是皇上唯一的兒子,這固然不假,但佔了長子的名分,終究不如嫡子。咱們大明朝這麼幾朝下來,哪位天子不是嫡子?”

這話立刻說到孫貴妃心坎裡去了。她打小就在宮中長大,見慣了那嫡庶之間的分別。先帝郭貴妃那樣得寵,仁宗皇帝為了她,甚至在武定侯立嗣時舍公主之子而立了她的弟弟,可在大事上頭,卻是全憑張太后做主。不但如此,他撒手一去,郭貴妃便莫名其妙殉了葬,那可是有三個皇子的貴妃!想到這裡,她眼前便浮現出了張太后那張從來都是處變不驚的臉。

“另外,還有一件事貴妃娘娘需得留心。您得了皇長子,可是之前挑選的那些從人宮女,如今幾乎淘換了大半,太后派了陳留郡主時時看護,自個也是隔三差五親自去看。雖說這皇長子得太后看重是好事,可不得不防另外一條。這不在母親跟前長大的皇子,難免會有疏離。再加上萬一有人居心叵測在皇長子面前日日灌輸什麼,那日後疏遠親孃就更麻煩了。”

孫貴妃雖說人靈巧聰敏,也讀過不少文章典籍。但多半是為了投朱瞻基所好而在詩詞上頭下功夫,心機也都是用在固寵上頭,於是王振一說,她就有些信了,心裡自是又氣又急。而王振眼見話已經說到了點子上,就不再多事,又坐了一會就告辭離去,卻留了一句要緊話。

先謀儲君,再謀冊後,如此方是名正言順!

倘若是沒這心思的人也就罷了,但孫貴妃打從當年被冊為皇太孫嬪便是耿耿於懷,而仁宗皇帝崩逝後瞧見那些殉葬嬪妃的下場,她更是心生驚懼,如今已經有了皇子,她就是不為自己考慮,也想著為兒子考慮。這天晚上原是朱瞻基說過要來,她卻以不想給皇帝瞧見病體為由使人回絕。果然,朱瞻基晚膳過後便親自來探望,陪著她坐了許久方才離去。

張太后在朱瞻基身上用心,在後妃上頭卻不願意用太多手段,平素也不耐煩管她們的那些小心思。但這天皇帝在質詢那些御史時發了大脾氣,她少不得把朱瞻基招來仁壽宮訓誡了一番,待到晚間得知人又上了孫貴妃那裡去,她頓時生出了深深的無奈。

洪武帝也好,永樂帝也罷,就是她的丈夫朱高熾,都不是什麼深情長情的人,後宮中的嬪妃寵歸寵,統轄後宮的永遠都是自己敬重的嫡妻,可她的兒子偏偏就是例外,而且胡皇后承恩稀薄也就罷了,生不出兒女卻是莫大的隱患。

皇帝晚省之後,仁壽宮宮門就關閉了。張太后平日臨睡前往往會由一名女官讀些史書,朱寧這幾天住在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