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部分(3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直接在路上截下了要運往京城的東西,這本是至少將功折罪。可順藤摸瓜下去,李茂青自縊的事情原本已經有了線索,是武定侯長子郭聰交接了居心叵測的人,又向兵部武選司司官關說人情,只要拿著人就好,誰知道到頭來還是讓人死了!”

這些原本不應該在張越面前說的,但眼下陸豐壓力太大,再加上他又覺得張越不是外人,一口氣倒了出來,這才使勁抓著扶手深深嘆了一口氣:“錦衣衛眼下沒有指揮使。是房陵掌總,咱家知道從前他和你交情不錯,後來才疏遠了。他平日裡瞧著人也著實不錯,但有一點咱家得提醒你……他是太后的人!”

自從房陵當日從東宮被罷斥的時候見過一面,張越便依他之言和他漸漸疏遠,只在他成婚得子的時候送過禮,僅此而已。但眼看人家之後風生水起,朱高熾登基之後立時重用,等到漢王造反的時候亦是當起了先鋒,他哪裡不明白當初房陵所說的話究竟有什麼深意。所以,陸豐說得神秘,其實卻只是他早就知道的事實。

但此時此刻,他自然不能表露這些,於是少不得露出了訝異之色,旋即點點頭苦笑道:“我知道了,多謝陸公公提醒。”

陸豐儘管欠過張越不少人情,但也不想一直這麼積欠下去,此時聽張越謝了一聲,心下便鬆快了許多。隨口扯了兩句,他突然想起之前在東安門那一遭,不禁笑道:“對了。剛剛鄭王越王襄王全都到了東安門,正要進宮呢。幸好咱家溜得快,否則真不知道該怎麼應付。不過範公公金公公兩個在,也沒什麼好擔心的。這麼著,咱家先走了。”

張越面上帶笑送了人出去,心裡卻是沉甸甸的。鄭王等三位親王在這當口入宮,說是探望太后,其他的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要真是他的猜測沒錯,張太后重病之下見不了人,朱寧怎麼擋得住這些虎狼?

要說這也是朱瞻基和張太后惹出的麻煩。都已經是成年的親王,偏偏一個個都留在京中不放出去就藩。可那幾個天子手足一直都形同隱形,怎麼會偏生在這當口跳出來,還一次都是三個人……必定是有人攛掇了其他人,把這聲勢鬧騰大發了,真相也就蓋不住了!

如今要是他還在宮裡興許還能設法,可偏偏他一早就出來了,要再進去卻是不容易。這世上的事就是如此,在圍城之中的時候想出來,一出來卻又沒法進去,想進去也沒借口!

儘管心下焦躁,但他這個兵部堂官要是也露出一副火燒火燎的架勢,只怕原本就有各式各樣猜想的司官更會平生揣測,所以,他只是端著不緊不慢的步子進了儀門。一直等到了三門內,回到自己辦事的屋子坐下,他這才立刻消去了早就不耐煩硬裝的笑容。

之前朱寧說話那般隱晦,是有意暗示,還是奉命暗示?還有,楊士奇這個內閣第一人也還坐鎮宮中。他是知道還是不知道,若是知道了,聞聽三王入宮,可會去攔一攔?是了,此次三王突然闖進宮裡,應該確實是張太后那兒出了問題。想當初這位在朱高熾駕崩朱瞻基未歸的時候,就是連東宮也封了,所有皇子一概不許外出,這一次怎會偏偏漏過了十王府!

他想著想著,隨手抽出紙來正要寫字,卻發現硯臺裡頭的墨早就幹了,不禁惱怒地丟下了筆。

“來……”

“大人!”

張越話音未落,便有一個皂隸在門外喚了一聲。他一遲疑便吩咐人進來,只見門簾一動,那三十出頭的皂隸就匆匆進來:“大人,有信使從大寧行在來,說是皇上的密函回覆。”

“快讓他進來!”

所謂的密函便是密揭,在外人看來,在此之前,如今的滿朝文官中也就是內閣眾人以及蹇義夏原吉有此殊榮,此次皇帝離京,方才添了他張越。但早在多年之前,張越的札記就曾出現在永樂皇帝朱棣的案頭。只那會兒皇帝是隻看不答而已。

這次前來的信使是一個四十出頭的中年人,身材矮小,紫紅臉膛上卻透著一股精悍氣。遞送了秘匣之後,他便立時退出到外頭等候,竟是連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而張越開啟秘匣,核對信封上的銀記無誤,便拆開印泥封口。

信封裡只有薄薄的兩張紙箋,起頭就是淡淡的“前事已覽”——張越自然不可能會錯了意,昨天發生的事情,縱使信使動作再快,恐怕也得是四五天之後才能折返回來。這自然是說的他提及從小教養勳貴子弟的事——而之後緊隨的東西就簡單了,皇帝提及了東勝,提及了開平,提及了興和以及哈密,在軍言軍,皇帝親率大軍巡邊,他又是如今兵部最大的主官,自然三句離不了本行,只是臨到末了才蜻蜓點水提了提武選司的舞弊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