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3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去請人家幫忙,他平日每每不肯放下的面子這會兒究竟上哪裡去了?

儘管張輗平日很少往陽武伯府來,但西角門的兩個門房還是認出了人,自不敢將其攔在外頭。聞訊而來的管家高泉讓人趕緊往裡頭通報,自己則是把這一位引到了花廳奉茶,而張珂則是安置在旁邊的側廳。因之前張輗派人送過信,他大略明白此來是怎麼一回事,便也有心探聽探聽口氣,可張輗卻是決口不提先頭的事,反而是仔仔細細問起了族學的勾當。

好在高泉這番應對的苦楚沒持續多久,內間就傳出話來,請張輗到西院說話。他把人親自送到了二門,眼看這一對父女隨引路的媳婦進去了,他就鬆了一口氣。

張恬如今四歲,王夫人雖中年得女寶貝非常,但卻也不曾驕縱了她,今天特意把孩子帶來,也是生怕孩子一個人太孤單。此時此刻,見張菁正一板一眼地教張恬讀三都賦,她不禁頗為欣慰,便對杜綰笑道:“雖說你的學問教導這兩個孩子再好不過,可你總要管家,這心思沒法全都放在她們身上。恬兒的年紀還小,可菁丫頭卻是該讀些正經書了。”

“大伯孃說得沒錯。”杜綰也覺得那一對小小的堂姐妹站在一塊頗為和諧,聞聽此言便笑答道,“其實之前爹爹提過,已故梁泊庵先生有一位公子梁楘,如今年過三十,學問很紮實,只是由於先前那公案的緣故,再加上泊庵先生身故不久,所以他還是生員。梁公子寫信給爹爹,說是等守孝期滿後要進京,希望能學一學當年的爹爹,一面教書一面磨練學問。”

“學你爹?他也要做教書先生麼?”王夫人聞言大吃一驚,隨即便恍然大悟,面上遂喜笑顏開,“梁潛的學問當年皇上和太子都讚口不絕,只可惜……若是他真願意,咱們家這兩個小丫頭還真是屈了人家大才,請他教導教導那些男孩子才是正經。”

“大伯孃還不知道他麼?相公就是打人家的這個主意,聽了爹爹的話之後回來就笑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您的天賜,我家的靜官,大哥的炯哥兒,公公的赴哥兒,還有保定侯府的昂哥兒,一個個恐怕很快就要到年紀了。”想起張越得知訊息那會兒的大喜過望,杜綰不禁露出了一個淺淺的笑容,“不過相公說了,人家就是要報恩,咱們也不能一心想著多留人家幾年。梁家乃泰和大族,梁公子將來必定要再應科舉。”

王夫人何等聰明,這言下之意自然明白。如今皇帝尚在,恐怕見梁家人仍有心結,但若是新君登基,梁潛的所謂罪名也就不存在了,梁家子弟自然有翻身的一天,那時候梁楘不可避免要走入仕途。她只不過想兒子啟蒙時能有個人品好學問好的先生做個榜樣,並不奢望能一輩子留著別人,因此自是不在乎這一點,反倒希望人家翌日前途正好,說出去也光彩。

眼見張菁做老師做上了癮,旁邊還有一個琥珀隨時提點,兩人便也不打擾她們,悄悄地離開了廂房。還不等她們回正房,外頭就有媳婦報說張輗父女來了。聽說這回事,不但王夫人臉色一僵,就是杜綰也想起了幾天前訊息傳過來時的情景。

“他還真是不死心,婚書都下了,這事情還能有什麼餘地?”

王夫人雖是婦道人家,但畢竟張輔出征在外時都是她坐鎮家中,對於外頭大事自然也都清楚得緊,此時在屋子裡踱了兩步,她卻仍是拿不出什麼主意。

永平公主倘若只是那些安安分分的公主,那麼這樁親事自然極其稱心如意,可李茂芳先頭闖了那麼大的禍,如今奪爵毀券禁錮西內,而且倘若新君登基,指不定還要追究,這不是給張家招惹麻煩麼?張輔是皇帝最信賴的勳貴,但倘若太子或是太孫登基,畢竟這關係就隔了一層,因為常常領兵的緣故更是會招來疑忌,若婚事一成,豈不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

“綰兒,這事情你可有什麼主意?”

那天接到這訊息,杜綰和張越就商量了很久,到最後只想出了兩個法子。一是拖,問題是隻要永平公主上書求懇,念在女兒份上,朱棣不可能否認這麼一樁早就定下的婚事。二則是李茂芳在此之前死了,可如今的禮教大防非同小可,李茂芳一死,張珂豈不是要守一輩子活寡?於是,此時此刻,她只能嘆了一口氣,對王夫人搖了搖頭。

“請輗二老爺進來吧!”情知避是避不過去了,王夫人只得對那報信的媳婦吩咐了一聲,隨即便挑簾進了屋子。等杜綰跟了進來,她思忖片刻便開口說道,“你二堂叔待會不知道會說出什麼難聽的話來,你是侄兒媳婦不好說話,還是避一避。橫豎他是追著我來的,我應付了他就好。你去那兒看著菁丫頭和恬兒,免得有聲音驚著了她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