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部分(3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輗二叔怎麼問這個?我這一次奉命和袁大人同行,他是正三品錦衣衛指揮使,我自然是一切聽他的。他要是說出城,那就出城;他說留下在雲州等,那自然就是在雲州等。”

“咱們張家的人,還怕什麼錦衣衛!”張輗冷哼一聲,又想起剛剛錦衣衛攔著自己的事,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只不過,他就算驕縱,卻也知道這都是皇帝的鷹犬,因此也沒有一味口上逞強,而是放緩了語氣說,“越哥兒,你先頭奉命回京,這一回又奉旨來迎,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皇上對你極其信賴!你是咱們張家的人,這就得把身段豎起來,別讓人欺到了頭上去。有的時候,讓人瞧瞧你的氣派是好事……”

儘管對於這樣羅羅嗦嗦卻極其不著調的論點很覺得厭煩,儘管這會兒腦袋裡已經在合計之後面見了皇帝,萬一再有什麼棘手的問題該如何回答,但張越仍是裝出了洗耳恭聽的模樣。直到張輗終於說完了這些,他才點點頭道:“多謝輗二叔提醒,時候不早,我得先回去收拾收拾,免得到時候有什麼遺漏。”

“等等!”張輗聞言大急,這下子再也顧不上什麼臉面尊卑,連忙攔下了張越,又換上了另一番臉色,“除了這個,我還有件事想囑託你幫忙。由於之前懷來衛附近的路橋被水衝了,軍糧轉運出了些岔子,所以誤了兩天。這本是小事,可偏有人說什麼我怠慢誤事……實在是荒謬,我是那麼愚蠢的人麼?越哥兒,咱們都是張家的人,關鍵時刻你可得認清楚。”

張越早知道如張輗這樣的人素來是無事不求人,此時聽完這番話,他反而是鬆了一口氣。張輗說得輕描淡寫,他也沒打算能從這一位口中套出什麼詳細的真話,於是含含糊糊應了下來。等到重新進了帳篷,他就看見袁方正坐在裡頭,這才想起外頭都是錦衣衛,自己帶來的那些人卻不知道上哪裡去了。

“我有些話要對你說,所以只能暫時打發走你的那些護衛。”袁方點點頭,見張越在自己旁邊的那塊石頭上坐下,他這才正色道,“我派人去打聽過,之前你從北邊回來的時候,皇上的身體是有些不妥當,所以楊榮金幼孜方才日夜跟隨不離身側,一應軍務都是他們處置。只不過,之後諸將獻捷,皇上卻三次單獨召見了英國公。”

永樂朝的勳貴都是隨朱棣打天下的那一批人,但要說真正的大將之才卻挑不出幾個,大多數人都是在風雲際會的時候搭上了靖難這條船,比起那批開國功臣相去甚遠。而朱棣治國的理念和朱元璋有不小的差別,因此武將的地位一再拔高,尊榮面子給足,軍國大事卻往往大權獨攬。而且,放眼朝堂,論親近,幾乎沒人及得上時時刻刻在皇帝身邊的內閣,即便英國公張輔,得天子信賴固然不錯,但親近卻也有不如。

只不過,有時候親近也不是什麼好事。伴君如伴虎,最初的內閣七人當中,病逝有個好結局的是胡廣,活活凍死在雪地上的是解縉,下獄八年的是黃淮,調做國子監祭酒的是胡儼,餘下的就只有楊士奇楊榮金幼孜而已。就連他那恩師,還不是“二進宮”?

所以,張越對於楊榮金幼孜在朱棣病倒時留在御帳處置軍務並不意外,但是,對朱棣三次召見英國公張輔,他卻覺得頗為古怪。想起自己從京師起程的時候,張輔已經歸來,他更是皺緊了眉頭,旋即便抬眼往袁方看去,恰好和對方的目光碰撞了一下。

雲州上接獨石水,下接龍門川,元入中原時曾經沿這兩條河川修建官道,以達上都開平。儘管如今已經過去了上百年,這條道路已經不復當初黃土墊道的風光,沿河樹木早已不復得見,但還算平整,一行人在雲州換馬之後,疾馳了小半日就到了獨石水的上游,正好遇上了北征大軍的前哨斥候,很快便有人護送他們去見負責偵騎的左都督朱榮。

朱榮是老成持重的宿將,看到這風塵僕僕的一行雖有些吃驚,卻立刻派人往中軍傳報。相比其他北征將校,他是貨真價實從小小一個總旗一步步擢升上來的,平生打過的仗無數,再加上從來不涉政事,因此倒不在乎什麼錦衣衛。他昔日兩次隨張輔徵交趾,論功最大,可卻總是陰差陽錯和爵位無緣,於是對張越也只是淡淡的。等到中軍派人傳見,他立刻吩咐親兵把人送走,連一句多餘的話也沒有。

由於是御駕親征,朱棣又每每下詔與軍民同甘共苦,因此什麼大輅象輅之類的繁複車轎全都不用,只是四馬駕紅松木車,更多的是騎馬。如今身體時好時壞,他方才在眾人的勸說下乘車而行。那車外頭看來尋常,裡間卻是陳設奢華,上施花毯、紅錦褥席、紅漆坐椅,可容納五六個人。朱棣這會兒閉目養神,旁邊兩個小宦官正跪著烹製茶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