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2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掌眼睛大亮。

“好主意!你既然是杜撰了一位前來輸誠的特使,自然得把謊話編得圓一些,放心,韃子那邊的要緊角色北邊的諜探一直都有資訊送過來,到時候肯定能矇混過關。只不過,我看這一次你佈置的局面不單單可以用來揪出那些個奸細,還可以派其他的用場。阿魯臺這次舉兵入寇叛了大明,原本內部就是反對重重,要是他得知這麼個訊息,嘖嘖……”

“那就是絕妙的反間計!”

“哈哈,孺子可教,就是反間計!”

看到武安侯鄭亨笑得無比暢快,張越不由得輕輕摩挲著下巴,心裡迅速盤算了起來。不得不說,他的目光還是短淺了些,既然已經設了這麼一個大圈套,單單讓那些漢奸來跳豈不是太可惜了?想當初阿魯臺第一次反叛的時候其母其妻便是當頭痛斥,如今悽慘地敗過一次後還不死心,恐怕韃靼反對他的人確實不少。既然如此,這一次真的是好機會。

看來得讓人或真或假放出些訊息,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

第十一卷 金戈血 第060章 誰監查誰

寒冬臘月不用在總兵府前頭吹冷風,而是能坐在暖和的大廳中,這對於商人們來說不啻是莫大的德政。而德慶樓的東家掌櫃以及上上下下的夥計也同樣異常興奮,儘管忙得連奔帶跑四下裡照應,甚至熱得前胸後背都是汗,但這是完全值得的。

那位小張大人隨手一指,這天大的好事情竟然落在了並不起眼的德慶樓身上。日後自家的酒樓坐實了宣府第一的名聲,生意可不是蒸蒸日上?

儘管多了第二次機會,但由於有更多的商人趕到此地,再加上擔心有人只出價到時候卻交納不了糧食,因此張越藉口德慶樓中座位有限,特意將開中之日往後延遲了三天,又用巡撫大印發出榜文,規定每個商戶必須繳納五百石糧食的保證金。

之所以是糧食,是因為永樂朝雖然鑄過一些錢,但主要並不是在民間流通,而金銀又不是官方貨幣,寶鈔形同廢紙,因此哪怕麻煩,他也不得不索性用上了糧食這一如今最急需的商品作為抵押。若商人成功拍下鹽引,則到時候這五百石糧從應納糧中抵扣;若未能拍下者,則官府於明年秋後加一分利償還;若拍下不買者則直接沒收保證金入官。好在趕來的商戶都有所預備,於是,宣府四大倉再次出現了瘋狂解糧入庫的場景,那情形蔚為壯觀。

所以,今天再次主持開中的張越卻沒有多少緊張。他可以料想得到,有了上次的例子,這一次商人恐怕都乖覺了,價錢自然會更高。

將兩淮兩浙和長蘆鹽分成存積和常股,他是搬的後人智慧,只不過這原本是用來應付大明鹽政窘境的法子,眼下被他加以改頭換面。以往是直接定好開中價格,然後為了籌糧,根本不管是否預支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鹽場出產。如今卻由戶部將每歲各鹽場預計出產按照一定份額分派到各個衛所,核定開中數量和底價,然後由商人競價價高者得,如此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守支。而每歲留出三成的存積份額,就可以應付大規模軍事行動時的開中。

但是,這些都得建立在邊患不多的基礎上。換言之,要不是為了資給邊鎮鞏固邊防,直接實行鹽商專賣制度也可以,何必搗騰那麼多名堂?而且,如果邊患太多頻繁開中,商人必定會把在鹽價上吃的虧轉嫁給百姓,所以歸根結底卻還是得看軍隊的。

“大人,時間到了!”

聽到身後牛敢的提醒聲,張越便站起身來。他此時所處的位置乃是正中的高臺,因此這一站自然是四面光景盡收眼底。老調重彈地說了些俗套話,他便沉聲宣佈開始。眼見幾個特意挑選出來的書吏四下轉悠,從商人手中將一份份文書收好後直接貼在了正中的白板上,又看到那些商人個個臉色緊張,甚至還有人用帕子擦汗,他便不露痕跡地瞥了一眼太原府王家的方向。只見那個面色蠟黃的老者和別人一樣面色潮紅,彷彿完全沒有注意到其他的事情。

有了上次的例子在,這一次的價格可謂是再次一路飆升,頭一個報出來的價格竟然是三石五斗。在這種從未有過的高價刺激下,原本氣定神閒的幾個大商也有些受不住了,寂靜的大堂中漸漸響起了嗡嗡嗡的聲音。

更讓人心驚肉跳的是,三石五斗之後的價錢仍是居高不下。報出一長串名字之後,方青掐著手指頭算了算,發現被認購的鹽已經達到了四萬引,而價格卻仍在兩鬥以上。即便張越答應他的兩千引鹽乃是在正項以外,他也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氣。

即便與會的商人們都吃夠了守支的苦頭,這也太瘋狂了!但這也怪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