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行來,眾人不過是一叩頭,便依次按照官階高低進了弘文閣,但更多的人卻是擠在外頭。
經筵從前每年都會開上好些次,但素來都是以講四書五經為主,而且是往往那些聖賢書上簡簡單單的一條經義,口若懸河的翰林講讀們能引申出一大堆拗口的大道理來。而講史的時候就更加繁複了,講官們往往會事先預做準備,把歷朝歷代那些昏君奸臣的事反反覆覆講上多遍,無非就是提醒皇帝以此為鑑。只不過,相比漢唐時的盛況,在宋朝確定了講官侍立之後,如今的講官地位大不如前,不但只能站著聽講,而且展書時必定跪進,因而在旁邊站著的其他官員無法輕易動彈,脖子一個個都酸得很。
張越已經是有些昏昏欲睡了,只能靠不時輕輕攥緊拳頭來提醒自己千萬別真的睡過去——再看御座上天子那說不上很美妙的表情,他哪裡不知道朱瞻基也不耐煩得緊。果然,當今天例行的半個時辰講書結束之後,那講官才退下去,朱瞻基旁邊侍立的王瑾便立時宣佈今日商議那三件事的章程。儘管這是事先已經公佈過的,但此時重申一遍,上上下下自是聽得仔仔細細。
其一,掣籤論國事。其二,不得擅自咆哮喧譁。其三,言之有物者賞,言之有過者不罰。其四,部院閣臣只聽不語。其五,譁眾取寵者逐……
林林總總一共九條規定,雖還談不上十分健全,但也防範了不少只會抨擊不會建設的那些大嘴巴。所以,當上首的王瑾親自掣籤的時候,廷下經薦舉可以發言的官員們無不是翹首企盼,尤其是那些三四十的壯年人,就連站在後排的張赳和顧彬也忍不住往那隻掣籤的手瞧去。他們一個只是存著來學習的念頭,另一個則是楊士奇的舉薦。儘管知道未必有建言的機會,但連著幾個晚上,顧彬都在努力準備,畢竟,他不為自己也得為了楊榮著想。
“翰林侍讀學士,李騏!”
這個名字雖不算耳熟能詳,但只要是經科舉出身,亦或是在朝中留心人事的,都知道那是誰。就連張越也忍不住舉目望去,要知道,那竟是自己那一科的狀元。說來至今不過九年,李騏因狀元而得賜翰林院修撰,之後又主持過應天府鄉試,兜來轉去都是在翰林學官上轉悠,九年資歷熬下來,還是因為學問紮實而特賜翰林侍讀學士。此時,見那個面色沉靜的中年人出列行禮,朗聲出言,張越不禁想起了自個的那些同年們。
“……然我朝太祖皇帝制度,宗室其生請名,其長請婚,祿之終身,喪葬予費,親親之誼篤矣。然數十年來賢愚雜出,多有禍害百姓為亂地方者……然宗藩事乃祖制,若輕言因罪廢黜,則無有彰親親之誼,且諸兄弟中未必無有賢者……”
畢竟是曾經殿試策論第一的狀元,一番言語並不長,卻是點出了三點要旨:第一,宗藩中有賢有愚,賢者只靠俸祿過得清苦,愚者卻可能橫行霸道欺壓地方因而豪富,懲罪的同時還應該獎賢;第二,因罪除藩容易,但若是宗藩尚有賢明的兄弟子侄,不能因此繼位,則有失公允;第三,鎮國將軍以下宗藩可耕讀有違祖制,至少也得改成鎮國中尉以下。
倘若說李騏還只是有所節制,接下來其他人就沒那麼客氣了。由於宗藩事和天子家事有涉,一個不好就可能牽連深廣,因而沒幾個人敢揪著這件事不放;而釐定天下田畝,重繪魚鱗冊則是關係著各家的活路,所以他們都是本能避開;這樣一來,武舉事就成了炮轟的重點。當一個白鬍子一大把的翰林院老學士因為過於激動,不合說出了一句“俠以武犯禁”時,勳貴那邊不知是誰冷笑了一聲。
“指量咱們這些老粗沒讀過韓非子不成?俠以武犯禁前面可是還有一句‘儒以文亂法’!”
第十七卷 兒孫福 第078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
偌大的地方一下子安靜了下來。甚至彷彿連人的呼吸聲都清晰可聞。
哪怕現如今推崇法家的文官寥寥無幾,但大名鼎鼎的《韓非子》沒讀過的人還真不多,所以,一句儒以文亂法在引來一段時間的靜寂之後,竟是沒人跳將出來反駁。如今的勳貴儘管不少都是第二代了,可終究還有第一代的張輔,以及深受寵信的朱勇,誰也不敢在這些超品大員面前說什麼武不如文之類的話。在長久的靜寂之後,終於有人輕咳了一聲。
“許侍讀說錯了話,其實他並不是這個意思,只是,這武舉事實在不該這麼大費周章!”說話的是翰林院侍講學士羅汝敬,他朝上行禮之後,又對四周團團一揖,旋即正色道,“太祖皇帝立戶籍黃冊,分天下子民為軍戶、民戶、匠戶、灶戶等等,便是為了讓百姓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如今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