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部分(2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車或是騎馬人也無不是加快了速度。坐在穩穩當當的黑油馬車上,朱寧靠著紅錦靠墊,若有所思地瞧著別無裝飾的車頂。一旁的應媽媽見她這副樣子,只能沒話找話說了幾句,末了突然笑了起來。

“郡主怎會突然對萬大人說什麼讓他好好讀書?我瞧他那會兒大吃一驚的樣子,真真是一頭霧水絲毫不明白。他都已經是中了進士,那八股文的敲門磚早就丟了。”

“我又不是讓他去唸勞什子的八股文,他若是不明白我說的,杜學士總會明白。他是正兒八經的翰林庶吉士,又不像張越任過外職,只一味在六部遷轉,什麼時候才得出頭?”

朱寧整理了下裳,想到今天見小五時她那滿臉雀躍,不由得又想起了去白沙莊探望孟敏的情形。雖說是父母雙亡,兩個已經成年的弟弟都遠在大寧,可她瞧著反而是開朗了許多。孟韜那個小混賬單身在外頭當軍官,耐不住寂寞收了個通房,結果偏生孩子降生的時候,母親卻血崩死了,這孩子便只能送回了白沙莊。有了那個小小的孩子,孟敏就立刻不一樣了。

“應媽媽,得空了你回開封瞧瞧。我那許多兄弟之中,若是哪家有沒孃的孩子,抱一個回來給我養著。年紀要小些,不要那些五六歲就滿肚子心眼的!”

應媽媽今天一直跟著朱寧,哪裡不明白她突然說這話的意思,一驚之下就要勸諫。可看到朱寧閉上眼睛不出一詞,她只得輕輕搖了搖頭。已故的周定王那麼多兒子,家家都是庶子一大堆,如今朱寧在張太后面前赫然比公主們還得寵,若是知道她要,誰家不緊趕著送上?既然朱寧下定了決心,她回去之後得訪一個好的,決不能在將來給朱寧惹什麼麻煩。

入夜的紫禁城中,各處要緊宮門已經下鑰,除了提著燈籠四處巡查的一隊隊宦官,還有專門查燈燭火情的廊下家長隨。這是自從當年三大殿火災之後就安排下的人,除了他們,宮中還遍設激桶和其餘滅火措施,二十四衙門更是定了嚴明的賞罰制度,這幾年內宮的火情比從前減少了許多。然而,這深夜時分,卻有人匆匆忙忙閃進了仁壽宮。

“太后。”

坐在銅鏡妝臺前的張太后頭也不回地問道:“徐叔拱如何說?”

那宦官在地上又磕了一個頭,這才垂頭稟報說:“徐太醫已經給黃學士調治了大半年,說是這瘵病並非無藥可治,可如今病勢沉重,即便救過來,要去根也必須好好調養幾年,所以黃學士回鄉休養是應當的。不過徐太醫還提到過,說黃學士是福壽之相,應該能長命。”

“長命……”

張太后喃喃唸叨著這兩個字,忍不住搖了搖頭。朝廷大臣要的並不僅僅是長命百歲,而是不要在不該病的時候病倒。太醫徐叔拱年前給黃淮診病的時候最初只說是肺病,但漸漸地卻說是瘵,而楊榮又進言說此病易傳染,偏黃淮的身子又不爭氣,之前竟是病得彷彿隨時會丟了性命,於是更加引得朝堂中人惶惶不安。畢竟,內閣在午門之內,一個不好隨時會傳染人。而有了這樣的宿疾,哪怕大夫說去根,又哪能留著黃淮在內閣?

那宦官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睛偷覷了張太后一眼,這才低聲說:“黃學士如今病重不起,是他的次子黃採見的人。他讓小的代為叩謝太后皇上關愛,說這一路上必然照顧好父親。”

“他也曾經是一代文傑,在錦衣衛獄中一呆就是九年……可惜了……”

擺擺手示意這宦官退下,張太后便讓人去喚司禮監太監範弘。儘管已經不是當年東宮的頭號伴當,但範弘仍是常常侍奉在朱瞻基跟前,足足過了小半個時辰方才匆匆趕了過來。一進屋子,他便連忙請罪,誰知道等來的卻是一句讓他驚駭莫名的話。

“此前是誰對皇上挑唆,說黃學士的病並不會傳染別人,只是太醫過於謹慎,還有閣臣相互傾軋所致?還對皇上添油加醋說了一番黃學士當年在獄中八年忠貞不二,讓皇上差點開口留人?”

“太后明鑑,乾清宮所屬都是小的仔仔細細挑揀過的,絕沒有人敢對皇上進這樣的讒言。無論黃學士病情如何,這都不是內臣該當議論的事。”範弘說著又小心翼翼地伏低了身子,然後才低聲說,“小的也聽小孩兒們提過這事,說這話的並不是宮中宦官,而是內書堂教習的一個翰林。隨侍皇上的奴婢都是王瑾管的,他素來謹慎,決不會讓人說出這樣的話。”

“你說得不錯!”

張太后陡然醒悟,忍不住眯了眯眼睛。金英黃潤鍾懷等人都是東宮的老人,王瑾雖然資格淺些,但人也安分,不會靠著這種賣人情往上爬。如果是外頭的文官,那倒是可信的很,如今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