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也就是三五個月的事。
這還是在土地開發程度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前提下,如果蘭芳的土地能得到充分開發,再養活三五十個700萬人也沒問題。
當然了,一年三熟是一個原因,蘭芳現在的人口不足又是一個原因,而且是主要原因。
蘭芳現在只有700萬人,和民國的四億五千萬不能相提並論,如果蘭芳擁有和民國一樣的人口……
也沒太大問題,畢竟還有西伯利亞不是……
看秦致遠連連點頭,黃博涵繼續作報告:“如果和以前的荷蘭殖民政府統治時期作對比,我們現在的產值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過考慮到現在包括大慶油田的石油在內的基本原料都減少了出口,我們現在的產值已經遠遠超過去年,如果算上那些尚未計算在內的產值,現在的產值已經超過了去年2。5倍,如果到年末,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擴大。”
在荷蘭殖民政府統治時期,蘭芳的經濟以出口工業原材料為主,除此之外甚至連糧食都不能自足。
蘭芳成立之後,秦致遠在蘭芳大肆建設工廠,力求改變用資源換生存的狀態,準備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以謀求更大的附加值。
這樣一來,蘭芳的出口其實相對於去年是減少的,但如果等過上一段時間,等蘭芳的深加工初具規模,那麼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秦致遠對此並不著急,工業體系的建立是要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對於另一個時空的民國,蘭芳擁有更好的國際關係和國際資源,至少現在英、法、美等國對蘭芳不設定技術壁壘。
蘭芳可以順利獲得所有想要的技術,這等於是蘭芳在幾年間就可以學到英、法、美等國此前用上百年時間才獲得的科研成果,這對於蘭芳工業實力的提升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