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狀態的用藥原則。
脾又是什麼官兒呢?中醫理論認為脾與胃關係密切,均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負責受納、腐熟,也就是消化,脾負責轉輸運化,也就是利用。一個管加工、一個管銷售,搭配工作,所以將二者合在一起,稱為倉廩之官。既然是貯存糧食的地方,當然喜燥而惡溼,而苦味就有燥溼的作用。在長夏季節,溼邪當令,脾胃易被溼邪所困,此時應適當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苦燥健脾。甘味雖有滋補之功,但脾胃受溼所困時,滋補就變成了滋膩,反而有礙消化。由此,確立了長夏季節飲食養生的一個原則:多苦少甘。
針對脾之喜緩而惡溼的特點,甘味緩中可順其性,苦味燥溼可逆其性,故一為補一為瀉,可作為脾之疾病狀態的用藥原則。
肺居心之左右,好像輔佐君王的重要大臣,被稱為相傅之官。功能上兩者也是相得益彰:肺主氣,心主血,氣與血相伴而執行於人體經脈之中。氣為血帥,推動血的執行,血為氣母,載氣而行。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氣與血難以分割,也說明了心與肺的密切關係。人體氣的執行,除了怕阻滯不通外,還怕氣逆不降,此時肺氣不得收斂而易出現咳嗽、氣喘等氣機上逆的症候。而苦味有下降的作用,特別是在肺氣主時的秋季,應適當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苦降宣洩肺氣。由此,確立了秋季飲食養生的一個原則:多苦少辛。
針對肺之喜收斂而惡耗散的特點,酸味收斂可順其性,辛味宣散可逆其性,故一為補一為瀉,可作為肺之疾病狀態的用藥原則。
最後來看腎。前面我們介紹了,腎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腎中之精,其性輕靈,為先天之精,秉受於父母,宜封藏起來並使之充實,才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強壯,故腎又稱為先天之本、作強(使身體強壯)之官。精屬陰,水之性,所以腎中精氣最惡燥。燥可傷精而致腎精虧虛,而辛味有潤養的作用,因此在腎氣主時的冬季,應適當多吃一些辛味食物,以滋陰潤燥。由此,確立了冬季飲食養生的一個原則:多辛少鹹。
針對腎之喜堅而惡軟的特點,苦味能堅可順其性,鹹味軟堅可逆其性,故一為補一為瀉,可作為腎之疾病狀態的用藥原則。
合五味,不僅要求將五穀、五菜、五畜、五果等不同營養的食物雜食,還要讓五味與相應的臟腑相宜。這種相宜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對一的關係,更要考慮到五臟的病理狀態、季節時令的變換等因素加以靈活運用,才能真正起到滋養作用。
第一律 合五味(11)
我將《素問?藏氣法時論》又重讀了一遍,發現我所悟到的“合五味”的真正含義,其實已經寫在了我最初讀到的那句話的下面: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耎,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
TIPS:十二臟腑的功能及相互關係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
——《素問?靈蘭秘典論》
心,好像一國的君主,主宰全身的精神活動;
肺,如同協助君主的宰相,調節全身的氣機;
肝,好比統率軍隊的將軍,運籌謀劃;
膽,不偏不倚而能決善斷,最為“中正”,好似國家的法制機構;
膻中(亦稱心包),包蔽在心臟外面猶如貼近君主的近臣、使臣,表達君主喜樂的意志;
脾胃,能受納運化水谷五味,供養全身,猶如國家的錢庫、糧庫一般;
大腸,功主傳導,使水谷糟粕變化成形而排出,是國家或城市的排汙系統;
小腸,受盛化物而有泌別清濁的消化作用,將有益的收納,將無用的向下傳遞,是排汙系統之前的處理系統;
腎,所藏精氣使身強矯健,多智靈巧,主管著經濟建設;
三焦,功主通調水道,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