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情面的,所謂“第三種人”,尤其是施蟄存和杜衡即蘇汶,到今年就各自露出他本來的嘴臉來了。
這回要提到末一篇,流弊是出在用新典。
聽說,現在是連用古典有時也要被檢查官禁止了,例如提起秦始皇,但去年還不妨,不過用新典總要鬧些小亂子。我那最末的《青年與老子》,就因為碰著了楊邨人先生(雖然刊出的時候,那名子已給編輯先生刪掉了),後來在《申報》本埠增刊的《談言》(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引得一篇妙文的。不過頗難解,好像是在說我以孝子自居,卻攻擊他做孝子,既“投井”,又“下石”了。因為這是一篇我們的“改悔的革命家”的標本作品,棄之可惜,謹錄全文,一面以見楊先生倒是現代“語錄體”作家的先驅,也算是我的《後記》裡的一點餘興罷——
聰明之道邨人
疇昔之夜,拜訪世故老人於其廬:廬為三層之樓,面街而立,雖電車玲玲軋軋,汽車嗚嗚啞啞,市囂擾人而不覺,儼然有如隱士,居處晏如,悟道深也。老人曰,“汝來何事?”對曰,“敢問聰明之道。”談話有主題,遂成問答。
“難矣哉,聰明之道也!孔門賢人如顏回,舉一隅以三隅反,孔子稱其聰明過人,於今之世能舉一隅以三隅反者尚非聰明之人,汝問聰明之道,其有意難餘老者耶?”
“不是不是,你老人家誤會了我的問意了!我並非要請教關於思辨之術。我是生性拙直愚笨,處世無方,常常碰壁,敢問關於處世的聰明之道。”
“噫嘻,汝誠拙直愚笨也,又問處世之道!夫今之世,智者見智,仁者見仁,階級不同,思想各異,父子兄弟夫婦姊妹因思想之各異,一家之內各有主張各有成見,雖屬骨肉至親,乖離衝突,背道而馳;古之所謂英雄豪傑,各事其君而為仇敵,今之所謂志士革命家,各為階級反目無情,甚至只因立場之不同,骨肉至親格殺無赦,投機取巧或能勝利於一時,終難立足於世界,聰明之道實則已窮,且唯既愚且魯之徒方能享福無邊也矣。……”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後記(4)
“老先生雖然說的頭頭是道,理由充足,可是,真的聰明之道就沒有了嗎?”
“然則僅有投機取巧之道也矣。試為汝言之:夫投機取巧之道要在乎滑頭,而滑頭已成為專門之學問,西歐學理分門別類有所謂科學哲學者,滑頭之學問實可稱為滑頭學。滑頭學如依大學教授之編講義,大可分成若干章,每章分成若干節,每節分成若干項,引古據今,中西合璧,其理論之深奧有甚於哲學,其引證之廣大舉凡中外歷史,物理化學,藝術文學,經商貿易之直,誘惑欺騙之術,概屬必列,包羅永珍,自大學預科以至大學四年級此一講義僅能講其千分之一,大學畢業各科及格,此滑頭學則無論何種聰明絕頂之學生皆不能及格,且大學教授本人恐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難學也可想而知之矣。餘處世數十年,頭頂已禿,鬚髮已白,閱歷不為不廣,教訓不為不多,然而餘著手編輯滑頭學講義,僅能編其第一章之第一節,第一節之第一項也。此第一章之第一節,第一節之第一項其綱目為‘順水行舟’,即人云亦云,亦即人之喜者喜之,人之惡者惡之是也,舉一例言之,如人之惡者為孝子,所謂封建宗法社會之禮教遺孽之一,則汝雖曾經為父侍湯服藥問醫求卜出諸天性以事親人,然論世之出諸天性以事親人者則引‘孝子’之名以責難之,惟求青年之鼓掌稱快,勿管本心見解及自己行動之如何也。被責難者處於時勢潮流之下,百辭莫辯,辯則反動更為證實,從此青年鳴鼓而攻,體無完膚,汝之勝利不但已操左券,且為青年奉為至聖大賢,小品之集有此一篇,風行海內洛陽紙貴,於是名利雙收,富貴無邊矣。其第一章之第一節,第一節之第二項為‘投井下石’,餘本亦知一二,然偶一憶及投井下石之人,殊覺頭痛,實無心編之也。然而滑頭學雖屬聰明之道,實乃左道旁門。汝實不足學也。”
“老先生所言想亦很有道理,現在社會上將這種學問作敲門磚混飯吃的人實在不少,他們也實在到處逢源,名利雙收,可是我是一個拙直愚笨的人,恐怕就要學也學不了吧?”
“嗚呼汝求聰明之道,而不學之,雖屬可取,然碰壁也宜矣!”
是夕問道於世故老人,歸來依然故我,嗚呼噫嘻!
但我們也不要一味賞鑑“嗚呼噫嘻”,因為這之前,有些地方演了“全武行”。
也還是剪報好,我在這裡剪一點記的最為簡單的——
藝華影片公司{12}被“影界鏟共同志會”搗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