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4 / 4)

格調,也可以放進新的內容去,且又證實了新式青年的軀殼裡,大可以埋伏下“桐城謬種”或“選學妖孽”⑨的嘍羅。

“老###”們的見識雖然淺陋,但是有一個目的:圖富強。所以他們堅決,切實;學洋話雖然怪聲怪氣,但是有一個目的:求富強之術。所以他們認真,熱心。待到排滿學說播布開來,許多人就成為革命黨了,還是因為要給中國圖富強,而以為此事必自排滿始。

排滿久已成功,五四早經過去,於是篆字,詞,《莊子》,《文選》,古式信封,方塊新詩,現在是我們又有了新的企圖,要以“古雅”立足於天地之間了。假使真能立足,那倒是給“生存競爭”添一條新例的。

十月一日。

(原刊1933年10月6日《申報·自由談》,後收入《準風月談》)

①本文1933年10月6日刊於《申報·自由談》時題為《感舊》,收入《準風月談》時改為現名。

②“骸骨的迷戀”這是葉聖陶批評文化守舊者的話,見1921年11月12日《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第19期《骸骨的迷戀》一文。

③甲午戰敗1894年(農曆甲午年),日本侵略朝鮮而引發中日戰爭。次年2月,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可恥的《馬關條約》。

④《學算筆談》清末華蘅芳所著算學叢書之一種,1885年刻印單行本。

⑤《化學鑑原》英國人韋而司所著化學課本,曾有江南製造局翻譯館譯本。

⑥“富強叢書”即《西學富強叢書》,張蔭桓編輯,鴻文書局1896年出版。叢書分算學、化學、電學、天文學等12類,收書70餘種。

⑦繆荃孫(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晚號藝風,江蘇江陰人,清末藏書家、目錄學家。早年曾入張之洞幕府,光緒二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894年辭官,赴南京鐘山書院講學。後主持江南圖書館、京師圖書館。晚年任清史館總纂。著有《續碑傳集》、《藝風堂文集》等。據傳,他任張之洞幕僚時曾為之代筆作《書目答問》。該書卷三“子部總目”中列入《代數術》(英國華里司撰,華蘅芳譯)、《代微積拾級》(美國羅密士撰,李善蘭譯)等西洋數學著作。

⑧“五更調”“攢十字”“五更調”又名“嘆五更”,民間曲調名,敦煌曲子中已有。一般五疊,每疊十句四十八字。“攢十字”,民間曲調名,每句十字。

⑨“桐城謬種”或“選學妖孽”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提倡白話文的錢玄同抨擊固守文言駢體的舊派文人的話。“桐城”指文學上的桐城派,主要有清代方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