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看為祭天時屠宰而準備的牲畜。前三日皇帝開始齋戒。前二日書寫好祝版上的祝文。前一日宰好牲畜,製作好祭品,整理祭器。
此時的祭壇又稱圜丘壇,乃是專門用於祭天之所,臺上不建房屋,對空而祭,稱為‘露祭‘。祭天陳設講究,祭品豐富。規矩嚴明。
壇上擺著供桌,上方陳列著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餚等大量供品。單是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種禮器,就多達七百餘件。上層圓心石南側設祝案,皇帝的拜位設於上、中兩層平臺的正南方。圜丘壇正南臺階下東西兩側。陳設著編磬、編鐘、鎛鍾等十六種,六十多件樂器組成的中和韶樂,排列整齊。肅穆壯觀。
弘治三年,五月初一。日出前七刻,時辰一到。大乾皇宮之中鐘鼓齊鳴,胡人大漢努爾臺吉坐著皇帝規制的肩輿,自宮門出來。
周圍百姓,受得胡人逼迫,都是擺了香案貢品,山呼萬歲!
在肩輿後面,還跟著投誠的文武官員,此時臉色惴惴,又被胡人將士驅趕著,向天壇而去。
而在隊伍中間,還有幾個五花大綁的人影,劈頭散發,看著很是奇異。
等到天壇,負責禮儀的官員便來接駕,同時也告知禮儀步驟。
若按古法,祭典有著九步。
迎蒼天:皇帝從昭享門(南門)外東南側具服臺更換祭服後,便從左側進入圜丘壇,至中層平臺拜位。此時燔柴爐,迎蒼天,樂奏‘始平之章‘。皇帝至上層蒼天牌位前跪拜,上香,然後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對上蒼行三跪九拜禮。
奠玉帛:皇帝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回拜位。
進俎:皇帝到主位、配位前進俎,樂奏‘鹹平之章‘,回拜位。
行初獻禮: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回拜位,樂奏‘奉平之章‘,舞‘干鏚之舞‘。然後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皇帝行三跪九拜禮,併到配位前獻爵。
行亞獻禮:皇帝為諸次位獻爵,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回拜位。
行終獻禮:皇帝為諸次位依次獻爵,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光祿寺卿奉福胙,進至上帝位前拱舉。皇帝至飲福受祚拜位,跪受福、受祚、三拜、回拜位,行三跪九拜禮。
撤饌:奏‘熙平之章‘。
送禮:皇帝行三跪九拜禮,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爐焚燒,皇帝至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望燎:皇帝觀看焚燒祭品,奏‘佑平之章‘,起駕返宮,大典結束。
起先,禮儀官員還有些擔心胡人皇帝厭煩,但努爾臺吉只是一笑:“我既然統治大乾之地,自也得入鄉隨俗,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