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個球,王揖唐算個球,只有潘局長是條漢子!”
潘局長吐了一地,抹抹嘴說:“這叫英雄識英雄,在我眼裡孫軍長是英雄,誰也比不了。寧夏失敗算個啥,時局一變你還是軍長、司令。可話又說回來,到時候你可別小瞧老弟啊!”
老孫一拍大腿:“這是什麼話,兄弟總歸是兄弟,天崩地裂也是兄弟,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人沒有個三朋四友還能混出個人樣?”
“是這話,我愛聽,老兄早晚有用到老弟之處,儘管說。”
孫殿英何等靈性,話到嘴邊又轉了一個彎:“潘局長,就咱兄弟在場,私下說說掏心話。你說說,這個北平保住保不住?”
儘管酒醉,潘毓桂心裡還是清楚的,這等軍國大事誰敢妄言,傳揚出去是殺頭的罪。他“這個”了半天沒敢說出口。
“你不說我先說,中央軍都退了,把這麼大個平津交給宋哲元的二十九軍,他們打一步退一步,啥子個‘何梅協定’、‘塘沽協定’,把二十九軍的戰績都賣光了。平津早晚之說是保不住。”孫殿英見老潘不敢說,故意把話說出來,把他往這方面引。
潘局長苦笑著:“不瞞老兄說,我心裡也是這樣想的。”
“這樣想就對啦,只要不是糊塗蛋,眼明的中國人都看到了這一步。”
老潘附和著:“是哩,是哩! ”
孫殿英步步進逼:“到時候正規軍一撤,你們這些警察怎麼辦?”
“他們走,老子也走,還能把喪權失地的帽子戴在老子的頭上?”
三姨太恰到好處地接上一句:“人家軍隊換個地方還是軍隊,警察局可不一樣,一換地方就散了。”
這句話像一根棍子打在潘局長身上,他沒想到這一步,嚇出一身冷汗,也無法回答三姨太。
孫殿英慢騰騰地踱著方步說:“到時候你的人咋辦,槍昨辦?”
三姨太又添上一句:“這些槍交給中國人你就是英雄,若交給日本人你就是漢奸。漢奸的滋味你知道嗎?千人唾罵,遺臭萬年。”
孫殿英又說:“不管老蔣對我咋著,我是要拉隊伍跟老日干哩,你的槍是給我,還是給日本人?”夫妻倆一唱一和,畫個圈子把潘毓桂套得密不透風。
這時候還能說什麼,老潘站起來說:“到時候我的槍械一定送給孫老兄。”
孫殿英跨前一步,拉住潘毓桂的手,打賭擊掌說:“君子一言為定,槍械給我,孫麻子謝你一輩子,若是變卦,別怪我翻臉無情,到時候我要你的腦袋!”
聽到此話潘毓桂褲子中間那件陽物縮作一團,還不時流出一些津液來。土匪出身的孫殿英說到辦到,防不勝防。想到此潘毓桂後悔來這裡赴宴,但已經晚了,事已至此,怎麼能把話收回去呢?只好答應了孫殿英的要求。
孫殿英來到北平以後,投到宋哲元的門下,宋哲元正想擴充實力,也想利用孫殿英的名氣。宋哲元先委孫殿英為察北保安司令,沒過多久加委察北民軍司令。老孫所得到的都是空頭支票,沒有兵,沒有槍枝彈藥,沒有地盤,每月只有幾千元的活動經費。但孫殿英從心裡還是感激宋哲元的,因為蔣介石仇恨他,宋哲元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容易了。有一次孫殿英的一個老部下向他建議說:“善國寺內埋有48塊金磚,每塊約有52斤,挖出來是一筆不小的軍費。”孫殿英心裡一動,又做起東陵盜墓的美夢。立即派人在善國寺門口掛上“察北邊區保安司令部駐北平辦事處”的招牌,並把一部分馬匹也牽到那裡餵養,意在乘機盜掘金磚。不料這件事被宋哲元發覺,乃以寺院系古蹟勝地、不宜餵養牲口為由,多次催他遷移。孫殿英也找不出更多的理由推託,只好離開,這次盜寶的行動也被迫停止了。
孫殿英自太原回到北平這幾年,藍衣社的特務無時無刻不在盯稍他,跟蹤他。孫殿英也時時刻刻提防著這些特務。有時候也故意讓莫雲漢裝扮成自已出去辦些事情,真真假假,特務一時也難以認清。有一次“孫殿英”去端王府察看訓練的青年學生,回來時天色已晚。他想,穿過一條衚衕便是自己的汽車,車上又有衛兵,一時大意沒叫人護送。誰料剛進入衚衕,迎面閃出兩個人,他趕忙退避。接著後面又趕上兩個人,四支手槍對著他,拉住他就要走。誰知這個“孫殿英”武藝甚好,三拳兩腳便把一個特務踩於地上,拔出手槍連發兩槍,打死二人,另一個特務沒命地逃跑,心裡還琢磨著:這個老頭子怎會有這麼好的武藝兒?腳下那人已被踩得半死,莫雲漢把他拉到車前,帶回去見孫殿英。老孫一見,大吃一驚,此人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