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一個人看書,不同的年齡去看,往往會有不同的感悟,年輕的時候看一本書,和成年之後看一本書,得到的感悟肯定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是年輕人看武俠小說,絕大多數看到的就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他們更加在意什麼樣的角色更加強大。什麼樣的武功更加高明,並且熱衷於給這些小說之中的人物排名……
而中年人看武俠小說,看到的卻往往是小說之中的恩怨情仇,看到是小說之中的人物對於利益的追逐,絕世神功,又或者是神兵利器,各種各樣的寶藏,只有這些才是真正引紛爭的源頭所在……
至於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看小說,他們看到的則往往是小說之中的歷史,看到是隱藏在小說字裡行間的作者的經歷。看到的是作者的思想和政治傾向……
事實上,很多臺灣作家的小說。之所以在大6被禁,其實就是因為其中很多潛移默化的政治傾向的存在,這些東西,年輕人往往是看不出來的,只有那些真正對於文字有很深刻認識的人,才能夠感受到其中隱藏的內涵所在……
能夠真正從作者的文字之中,讀出作者的本意,本身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作者本身已經死亡的情況下,想要真正準確的看出對方的想法,是需要非常高明的眼力和閱讀能力的……
要知道,在現代人的很多學者之中,也是有很多對於古代學者認知上的曲解的,甚至不要說是古代人,就算是近代的那些家,他們的思想其實也有不少是被曲解的部分,比如說最有名的就是魯迅了,在魯迅的筆下,無論是多麼不可思議的文字,無論是多麼難以被理解的文字,都能夠被所謂的專家們找出合理的解釋來,甚至就算是錯別字,在專家們眼裡,也都代表著特殊的含義,又或者是索性將錯就對了……
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魯迅本身就是哪一個時代的的代名詞,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無論他說出什麼樣的話,寫出什麼樣的文字,都會被人以最大限度的方式去進行揣測,都會被以最高深莫測的方式去理解,不要說是文字,哪怕是一個標點符號,都會被以最誇張的方式解讀……
過度的低估作者的意圖,固然是一種錯過,但是過高的去拔高作者的境界,卻又是一件畫蛇添足的事情了……
而同樣的道理……
在現實直接之中,有各種各樣的宗教,其中像是佛教這樣的大宗,更是在全球範圍內都有不少的信徒的存在……
其實,有宗教信仰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宗教,教義上都是會引導人向善的……
然而,信仰這種東西,絕大多數人都應該對其保持相對清醒的一種認知……
惡意的排斥信仰,固然是非常愚蠢而又固執的做法,就像是有人因為不相信神鬼,就不願意去參加清明節的掃墓活動,不願意去寺廟給自己過世的親朋好友做法事,覺得這樣的行為多此一舉,然而,事實上,他們不知道的是,參加這樣的活動本身,其實並不是為了祭奠死者,更多的是生者對於死者展現出來的一種敬意,這和信不信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不相信各種所謂迷信的說法和做法,本身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絕大多數的人也都不信這些東西,但是不信歸不信,有些事情應該做的卻還是要去做的,不然的話,就會很自然的被其他人所排斥,被視為是一種異類……
這也就所謂的人情世故了……
真正有足夠高情商的人,是絕對不會惡意的貶低其他人的信仰的,不相信是一回事情,但是口出惡言則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而同樣的道理,有信仰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過於狂熱,又從好事變成一件壞事了,就像是信佛不要緊,但是堅信在菩薩的保佑之下,就算是自己得了重病,也不願意去醫院的。然後生活之中無論取得了什麼成就。想到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感謝上帝或者佛祖的。這樣的人也同樣會讓人產生厭惡的情緒……
所謂過猶不及就是這樣的道理……
有信仰不要緊,沒有信仰也不要緊,只要彼此之間尊重對方的選擇,那麼就能夠維持一種相安無事的狀態,誰也不會干涉到其他人人的選擇……
而反之,如果因此產生了好惡和立場,那麼往往就會被視為是異類,受到其他人的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