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上一點,卻是薛剛、吳奇、馬贊、南建、北齊、馬登、桓柏、鄭寶、烏黑龍、烏黑虎、烏黑蛟、烏黑豹、烏黑彪、薛蛟 、薛葵、薛雲、薛鬥、周成、孫安、敬暉;又將偏將姓名一點,卻是張天任、王莫仁、屈廷龍、焦紅須、楊應彪、湯鐵頭、錢蒙、李進、鄭英、龐義、董千里、衛廷龍、狄彪、濮元、馬成、餘光,大將偏將共有三十六員,外有紀鸞英、披霞公主女將二員。
徐美祖點完,就令鄭寶與錢蒙、龐義領兵五千,到龍川埋伏,只等中山趙能兵馬到來,當如此如此。又令馬登與張天任、楊應彪領兵五千,離龍川十里埋伏,如見趙能追鄭寶過去,可如此如此。鄭寶、馬登得令,領兵而去。
卻說中山節度使趙能領一萬人馬,先奔九焰山來。到了龍川,忽聽得炮響,趙能即縱馬進前,看見鄭寶,喝道:“你這反賊,如何敢阻天兵去路!”鄭寶並不答話,掄斧即砍,趙能背後衝出一將,乃都統制朱標,舉兵抵住。二人戰不幾合,鄭寶詐敗,趙能令三軍一齊追趕。追過龍川約有二十里,忽聽得後面炮響連天,早有馬登埋伏人馬從趙能背後殺來,鄭寶聽得炮響,忙領人馬回身殺來,趙能前後受敵。馬登把朱標一槍刺落馬下,周兵大亂,各自逃散,唐兵重重圍住趙能,亂箭齊發,趙能身中數箭,落荒而逃,鄭寶、馬登得勝回山不表。
且說武承嗣大兵一到,聞知趙能兵敗,吃了一驚,只是安尉趙能道:“勝敗乃兵家之常事,不日掃平九焰山便了。”不上數天,十路諸侯俱到,又兼一路上招募了八百餘人,內中有七個好漢,一個是潞州人,姓賈名超,有千斤之力,善使鐵鞭;一個是蘇州人,姓陸名雄,善用長槍;一個是雲南人,姓戴名永昌,力敵萬夫;一個是五臺和尚,名叫元化,善使雙棍;一個是中山鐵冠道人,名叫龍虎真人,使兩口寶劍,善能飛起,百步傷人;又有兩個兄弟,姓糜,名大龍、大虎,二人步如飛騎,十分兇惡。當下武承嗣就與參軍程實商議,在九焰山前排下一個十面埋伏陣,要捉薛剛,即令點齊名將,卻是共有二十一員大將。
武承嗣離九焰山三十里佈下十陣,先命山東節度使童京,帶餘起蜃領兵一萬,為第一陣,按乾官方位,青旗青馬,青甲青袍;次命汝南節度使龐文,帶賈超領兵一萬,為第二陣,按坤官方位,綠旗青馬,翠蓋藍纓;又命河南節度使張宏義,帶楊雲從領兵一萬,為第三陣,按離宮方位,紅旗赤馬,絳甲紅袍;又命隴西節度使龍在保,帶陸雄領兵一萬,為第四陣,按震宮方位,青旗白馬,銀盔紅袍;又命河北節度使馬飛龍,帶糜大龍領兵一萬,為第五陣,按賣官方位,皂旗黑馬,烏甲玄衣;又命西夏節度使段文龍,同糜大虎領兵一萬,為第六陣,按艮宮方位,花幡黑馬,綠鎧紅袍;又命太原節度使殷定文,同吳定海領兵一萬,為第七陣,按兌宮方位,素旗白馬,銀盔白甲;又命雲中節度使金光燦,同江文龍領兵一萬,為第八陣,按坎宮方位,黃旗盔甲,金色袍馬;又命京兆節度使尉遲元,同戴永昌領兵一萬,為第九陣,按太極之形,皂纛白幡,白馬烏衣;又命中山節度使趙能,同僧人元化領兵一萬,為第十陣,按九宮之象,總八卦之形。花旗花馬,花甲花袍。武承嗣命完十將,佈下十面埋伏陣、連營六十里。早有細作報上九焰山,廬陵王聞報大驚,徐美祖道:“主公勿憂,那十路節度使人心不一,只要破他一陣,其餘自然瓦解。況陣連營六十里,此乃兵家大忌。待臣遣將,立破此陣,須用火攻,包管燒他片甲不留。明日先見一陣,觀其動靜便了。”欲知後事,再聽下回分解。
第78回 馬將軍赴敵陣亡 武承嗣誤認替死
卻說廬陵王到了次日,同徐美祖、薛網統眾放炮下山,武承嗣也領著五營四哨衝出陣來。武承嗣見廬陵王,高聲喝道:“李顯,你大逆不孝,謀反無情,今日天兵至此,還不就縛,尚敢抗拒聖旨麼!”廬陵王罵道:“你們這些奸賊,橫行無忌,不把你們碎骨分屍,何以謝天下!”言還未盡、只見薛剛一馬衝出,高叫:“主公,體與這廝對口,褻了聖體!”遂舉槍對武承嗣刺來,武承嗣用刀招架,二人大戰起來。忽見周營內龍虎真人手使兩口寶刀,衝至陣前,這邊馬登躍馬挺槍,接住廝殺。戰不三合,龍虎真人虛晃一刀,落荒而走,馬登拍馬追趕,看看將近,龍虎真人祭起飛刀。馬登躲閃不及,被飛刀砍死馬下。薛葵看見砍死馬登,連忙追來,廬陵王一見,忙說道:“窮寇莫追。”分付鳴金收軍。此時武承嗣敵不過薛剛。已敗走回營,眾將收了馬登屍首,竟上九焰山。廬陵王十分傷感,追贈馬登為靖南侯,設立馬登神位,哭祭一番。徐美祖分付挑出免戰牌,按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