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2)

小說:大抄底 作者:圈圈

,野村控股損失了170億日元,截至2009年3月31日,野村控股可能將蒙受高達20億美元的虧損。摩根大通分析師也不看好野村控股的抄底,“收購雷曼的時候野村控股肯定沒有料到市場會這麼可怕,他們要實現盈利會變得更加艱難。”

中國企業在抄底外國企業時,一定要進行嚴格謹慎的資產評估,注重對全球市場資訊的蒐集和分析,以免付出昂貴學費。尤其是在併購曾經一度輝煌的知名品牌時,更要摘下有色眼鏡,判斷併購物件能否抵擋住這次危機,併購後能否產生“1+1>2”的效果及互補效應。

因此,想要在“洋垃圾”中鍊金,就要有慧眼識金的本領。否則,最終企業要為自己的衝動和冒失埋單,不但插不上國際品牌的翅膀,連自己原有的翅膀也會變得沉重起來。

其二,資金鍊危機。

被抄底的資產,雖然頭上插著廉價的草標,但他們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抄底者實力再強,也是拿著大把大把的鈔票去的,若企業自身資金實力不足,資金鍊就會變得比較緊張。

沒有任何一個盈利企業願意把自己賤賣,除非已經虧得吐血。所以,中國企業併購海外資產後,除了需要拿出大筆收購資金外,還要源源不斷地投入資金使被併購企業恢復正常經營。如果沒有足夠能力駕馭虧損,扭虧為盈,那麼資金鍊問題將會始終是企業揮之不去的痛。 。 想看書來

“抄底”並非沒風險(2)

受經濟危機困擾,倒在資金鍊斷裂上的企業已排成長隊。為避免資金鍊斷裂,很多企業都節衣縮食過日子,捂緊自己的錢袋,生怕稍有不慎,就會因資金危機而陷入困境,大家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一旦收購企業因為收購而導致資金鍊斷裂,就可能會陷入“借錢沒處借,融資沒處融”的艱難境地。

其三,水土不服。

著名營銷大師科特勒說過,如果說20世紀末期對跨國公司而言是個繁榮的時代,那麼到了21世紀的今天,早已經好景不在。跨國公司要想獲得過去那樣的成功,要比以前難得多。

中國企業收購國外企業會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如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在海外就不存在。中國企業必須改變在中國的經營方式,能否順利實現本土化,還是個未知數。

文化能否融合是決定整合成敗的關鍵所在,其難度要大於實體的融合。在管理上,東西方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中國企業傾向於以企業為家,強調企業領導的個人英雄主義及企業員工的忠誠度,*色彩較淡;而西方則理性治企,更強調*性。想要整合,談何容易。要達到中西文化融合,需要勇氣、毅力和靈活性,更需要時間的磨合和優秀的國際管理團隊。

TCL收購湯姆遜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反面教材。 2004年1月28日,TCL與湯姆遜簽訂了正式的收購合同。但收購湯姆遜之後,TCL並沒有出現李東生所預言的“18個月後盈利”,反而一虧到底,使李東生焦頭爛額。而TCL從這次併購中,除了知名度提高了,既沒有得到良好的品牌效應,也沒有從湯姆遜學到技術,反而陷入了資本困局,不得不割肉補瘡,來填補虧損黑洞。

“只有海外企業收購中國企業,中國企業沒有能力收購海外企業”已經變成老皇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收購海外企業的途中。這說明中國企業的實力強大了,但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允許犯很多錯誤的地步。事實上,很多企業犯一個錯誤就倒下來,根本沒有再犯錯誤的機會。所以,在金融危機的商機面前不能盲目。

金融危機把機會送到了眼前,我們吃還是不吃?這要看兩點:第一,丟擲橄欖枝的海外企業,其所售資產是不是搖錢樹;第二,準備併購的企業,是否有這個能力,即是不是資金實力雄厚、成長性高,做好了國際化的準備。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考慮;如果答案不那麼肯定,就要謹慎出手了。

阿基米德告訴我們,“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經濟困難時期,對於中國的大部分企業,這個支點可能就是抄底,藉助抄底實現更好的發展。在中國市場上順風順水的企業,都想去海外試試水深,若能如魚得水,或許還能創造出跨國公司橫空出世的奇蹟。但也不能得意忘形,要學會量力而為,該出手時再出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在經濟危機中的大國崛起。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