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離此不遠有一個小山坡,上頭孤零零有一顆大梓樹,參天拔地,過去有一個小鎮店,就叫孤樹店。東西大街盡東頭有一個大小店,窮富都可祝闊人單有房屋;窮人作小買賣、推車、挑擔,在外頭對著廚房,有一溜南房,大炕上住人,就是起火小店。”幾位打聽明白,直奔孤樹店而來。
到了那個小山坡,果然看見那顆大樹。過了山坡,穿那個孤樹店,到了東頭路北,有一個大店,字號是“興隆老店”。門口兩條板凳。店中人大概也都住滿了的時候了。
夥計問:“幾位投宿嗎?”徐良回答:“正是。可有上房?”夥計說:“沒有上房了,有三間東房。”徐良說:“可以。”夥計帶路。拐過映壁,夥計說:“掌櫃的是山西罷?
貴姓?“徐良說:”老西姓徐。“說到此處,就見上房的簾子一啟,有個人往外一探頭,把著往外一瞅,復又撤身回去。幾位也沒很留神,這就奔了東房去了。
進了屋子,點燈烹茶,打洗臉水。徐良看了看這個屋子,就有些吒異,就與艾虎、胡小記、喬賓說:“這屋子可透著有點奇怪,別是賊店罷?”艾虎說:“被三哥一說,全成了賊了。”徐良說:“咱們方才進來,上房有一個人往外一瞅,看著可有些個奇怪。
我自顧與夥計說話,沒瞧見什麼模樣。這個地方可空落,留些神才好。“忽然一瞅,有一宗差事。什麼緣故,且聽下回分解。
第八十三回 二強寇定計傷好漢 四豪傑設法戰群賊 明明在上,顧畏民巖。民之父母,民具爾瞻。
知縣官職雖不大,卻為民之上司,若要作威,不能愛民如子,一方甘受其苦,所以聖帝明王於此獨加小心。曾記唐史有段故事,聽我慢慢講來:唐玄宗時,以縣令系親民之官,縣令不好,則一方之人皆受其害,故常加意此官。
是時,有吏部新選的縣令二百餘人,玄宗都召至殿前,親自出題考試,問他以治民之策。
那縣令所對的策,惟有經濟詞理都好,取居第一,拔為京畿醴泉縣令。其餘二百人,文不中策,考居中等,姑令赴任,以觀其政績何如。又四十五人考居下等,放回原籍學問,以其不堪作令,恐為民害,也不敕令。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及外面的刺史,各舉所知的好縣令一人奏聞於上,既用之後,遂考察那縣令的賢否,以為舉主的賞罰。所舉的賢,與之同賞;所舉的不肖,與之同罰,所以那時縣令多是稱職,而百姓皆受其惠,以成開元之治。今之知縣即是古之縣令,欲天下治安,不可不慎重此官也。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詩曰:世事人情太不平,綠林豪客各知名。
何須定要傾人命,暗裡謀人天不容。
且說徐良到了屋中各處細瞧,但見西屋裡有張八仙桌子,桌子底下扣著一口鐵鍋,兩邊有兩張椅子。徐良叫大眾瞧,說:“你們看,這有些奇怪。”三位過來一瞅,艾虎說:“人家無用的破鍋,你也起疑心。”徐良說:“你看看,這是新鍋。”艾虎說:“新買來的,要換舊鍋還沒換哪,也不足為慮。”徐良說:“老兄弟,搬開瞧瞧。”艾虎過去一搬,用平生之力,一絲也不動。艾虎復又將刀拉出來,欲要將刀插在鍋沿底下,往上一撬,便知分曉,徐三爺不讓,說道:“使不得!待我來用大環刀一剁,豈不省事。”艾虎說:“哥哥的主意怎樣?”徐良說:“誰也不準知是賊店,無非看著這事情詫異。就是少時要來吃食,別吃菜,淨吃他的饅頭。那發麵物件,絕沒有什麼毒藥與蒙汗藥。”胡小記說:“既然不吃,就告訴咱們大家吃素,不要酒菜了。”徐良說:“吃素,催著他要素菜,公然就說大家全吃白齋。”眾人議論了會子。
夥計進來問:“幾位爺要什麼酒飯?”徐良說:“我們要多著的哪。你再給烹一壺茶來。”夥計去烹茶。徐良說:“咱們要不用他的酒菜,再烹茶,也許給使上蒙汗藥。”
大家說:“有理。”少刻,把茶烹了來,問道:“幾位爺們要什麼酒飯,快吩咐,天不早了。”徐良說:“你們這有饅頭?”回答說:“有。”徐良說:“先端上五六斤來,我們先瞧瞧面好哇不好。面要不好,我們吃餅。”夥計說:“咱們這裡是玉面饅頭。”
胡爺說:“你取去,我們瞧瞧。”不多時,夥計端了一提饅頭,熱氣騰騰,就放在當中,讓他留下。夥計又問:“要什麼菜?”徐良說:“我們什麼也不要了。”夥計說:“怎麼不要菜呢?”徐良說:“你看不出我們來,我們都是吃齋。”夥計說:“吃齋,咱們也有素菜。這裡素菜還更好哪。”徐良說:“是吃白齋”夥計說:“吃白齋連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