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對選拔的骨幹人才的政治審查方法包括:同發展物件談話;查閱發展物件的檔案;函調;派人外調。政審人員應由黨性強、作風正的正式黨員擔任。
對其在政審中的要求是:全面瞭解情況,不帶框框,不偏聽偏信;保守機密,不隨意外洩政審發問;如實向黨組織彙報調查情況;不隨意擴大審查範圍。
共產黨的任用人才的機制,保證了共產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大大地提升了整個組織隊伍的執行力。
對於人才的選拔對執行力的影響,我國的許多知名企業家也有自己的看法。聯想集團的柳傳志就認為,所謂的執行力,就是選拔合適的人,讓他在合適的崗位上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選對人意味著企業成功了一大半。
聯想集團最為人稱道的是它的強大的執行力,這與柳傳志所受的軍事教育是一脈相承的。
組織的效率需要合適的人才來保證,個人的執行力水準是一個基本的要素。一個再完美的戰略也會死在沒有執行力的管理者手中。
對於如何才能選對人,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有如下總結:著眼於一定數目的候選人並揚長避短;與幾個曾和候選人一起工作過的人討論每一位候選人;仔細推敲任命,尤其要把握好任命的核心和性質;確保被任命者瞭解職位;不要冒險給新來的幹部安排新的重要工作;及時糾錯。
這幾條原則執行起來最難,教訓也最多。國內眾多“空降兵”的失利大都與此有關。很多職業經理人正是因為被放在了錯誤的位置上,所以不僅不能提升企業執行力,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管理“衝突”。
毛澤東曾經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寫到:“中國共產黨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必須有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指導。黨的領導從根本上來說是路線和政策的領導。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確定之後,必須有懂得黨的路線、政策的幹部去組織和發動群眾、為實現黨的路線和政策而奮鬥,否則最好的路線也會落空,而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因此,黨的幹部是黨的各項工作的骨幹,沒有德才兼備的領導幹部,是不可能完成黨的歷史任務的。”
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毛澤東,深知幹部執行政治路線和完成黨的歷史使命的重要性。因此,在使用幹部上,毛澤東懂得把一流的人才不拘一格地選到領導崗位上來,讓他們發揮作用。這其中,粟裕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粟裕是一個由士兵成長起來的將軍,和其他一些將領不同,粟裕沒有上過軍校,也沒有出國留過學。但在戰爭的實踐中,粟裕的軍事才能不斷的顯現出來。抗日戰爭時期,30多歲的粟裕所率領的部隊僅在1938~1943年就殲滅日偽軍10萬人。1944年在車橋戰役中,粟裕一次殲敵近千人,攻克據點13處,使蘇北敵軍聞風喪膽。因此,毛澤東相信,粟裕有指揮大軍團作戰的能力。1945年9月,毛澤東任命粟裕擔任了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解放戰爭中,粟裕率野戰軍3萬人迎擊國民黨軍5個整編師12萬人的進攻,一個半月內,在蘇中地區七戰七捷,殲敵五萬三千餘人。
蘇中七戰七捷後,粟裕揮師北上,與陳毅部匯合。關於如何行使軍事指揮問題,毛澤東致電陳毅等人:山東、華中兩大野戰軍匯合後,由陳毅領導,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這種分工可以看出,毛澤東對粟裕的重用。粟裕果然不負所望,3個月內,具體組織指揮了宿北、魯南、萊蕪戰役,均獲大捷,正如陳毅所說,粟裕的戰役指揮,保持長勝的記錄,“是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章 人事控制匹配組織戰鬥力(2)
毛澤東在漫長的戰爭中,吸收和借鑑國內外古今的管理、打仗經驗和精髓,獨創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正確的有關幹部人才的任命的理論和實施辦法,經過不斷的運用和改進,最後形成了有毛澤東特色的幹部人才觀和體系。這套體系主要表現為如何選拔、培養、任用和愛護幹部人才,以及相關的準則。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對幹部人才的愛護。
主要表現為對幹部人才的教育、指導、提高、監督、幫助和照顧。毛澤東同志把黨的幹部人才看作是黨的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認為幹部人才就是黨的事業的主力軍,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毛澤東認為,愛護幹部是用好乾部的必要環節。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澤東指出,必須善於愛護幹部。愛護的辦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