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高力士決無可能在旁邊。又,天寶七載,高力士的職位是驃騎大將軍,官階從一品。我們切不能以戲臺上的太監而看古代的內侍。)
華茂的歲月,到天寶二年的季春,《霓裳羽衣曲》在宮內已初步正式試演了,樂工和樂伎共六十四人,舞伎一百二十人,這是中式,可以減縮一半,也可再擴增一半。大唐皇帝李隆基有一個雄心,等全曲完成,人員訓練好,便在蓬萊宮正殿舉行一次大演奏,以三百餘人演出。自然,現在距離那時尚過。
耽於繁華和歡樂中的楊玉環,過著自己以為最舒適與愉快的生活。
現在,她不再如初期那樣,隨時牽住皇帝與自己同在一起遊樂。梨園子弟人多,內班的樂伎中有不少傑出的人才,她在閒時,會和這些人在一起,學歌、學舞,學著弄各種樂器,她精力充沛,常常樂此不疲。同時,她也識大體,去年十月上驪山,住了三十三天之久,大臣中有人說皇帝一改元就貪歡樂,皇帝告訴了她,她發了一頓牢騷,但在天寶二年的正月,她就主動勸皇帝不上驪山。
知道這事的人,對楊玉環多有嘉許。認為自大唐開國以來,宮中的寵妃難得有如楊玉環這樣的人,雖然楊玉環至今仍是女道士的身份,但人人都知道她實際是妃子了。
宮中,因為年青的楊玉環好動,時時有遊宴,大多在興慶宮。一時興至,他們也會到大明宮去,皇帝會召邀宮內官、翰林學士及其他侍從們參加宴會。
有一次,興慶池邊、沉香亭前牡丹盛開了,楊玉環在下午發現,她數了一下,花開的數目很多,其中有數十本且已盛開。
她在花間徘徊,陪著她的,有梨園的小舞女謝阿蠻。楊玉環是在梨園隨李龜年學歌回來,經過沉香亭而發現的,她愛好春花的絢爛,命內侍去請皇帝來,她在沉香亭等待——不久,內侍回報,皇帝午睡未醒。
她想了一下,不欲去喚醒皇帝,徐徐回長生殿。
當她回來不久,皇帝已醒,而且也得知楊妃相邀,他找她來,於是,玉環告訴他,牡丹花盛開,很濃豔,如果今天不看,到明天下午,可能會有數十本趨向萎謝。
她說明天下午,那是為著明天上午皇帝會上朝,而她又習慣著賴在床上,不願早起的。
皇帝有一個長時間的午睡,醒後,精神很好,他欣然說出:“那就現在去賞花——哦,這樣吧,我們到沉香亭吃晚飯,佈置燈綵,找小部樂演奏,明燈對酒,賞花,這是雅事。”玉環喜歡各式各樣的活動,聞言,立刻命內侍去佈置,她再派隨來的謝阿蠻到梨園去,指定幾名樂工和歌舞者,她特別點了琵琶國手賀懷智和歌喉最好的李龜年。
接著,楊玉環對了銅鏡自照,聲言要打扮——作晚妝,她又要求皇帝也打扮。她自告奮勇,服侍皇帝一次。
她為皇帝選擇了顏色比較光鮮的衣服,又選擇適宜年輕人的遊春帽,然後,她命人準備照夜車——宮廷中有夜行用的照夜車,但一年中難得用上二三回的。楊玉環喜歡它,她向皇帝說:“今天雖然只有我們兩個人,也象正式宴會那樣,排場體面些,讓我們兩個人享受。”
她作了晚妝,皇帝為她畫眉,點脂……
宮中的人多,皇命,一切安排迅速地完成,當暮色低迷時,皇帝和楊玉環都已打扮好了,有四名執事女官,兩名內常侍,四名內侍,四名小內侍,十六名宮女隨侍,照夜車停在宮門外,前面伸出兩支桿,各燃著四盞防風燈,車左右和後面,也各有四盞大小不等的燈,燈光是射向外面的,燈內向車這面,用白銀作壁,燈光反射向外,特別明亮。
通往沉香亭的路上,宮闈局的內侍每隔二十步就有兩人,每人管三盞燈。
至於面積廣大的沉香亭,四面都懸了燈,花叢兩邊,設立七巧燈架,每一個架上,都置有十多盞燈。
天色尚未全黑,但沉香亭區域的燈光卻把白日的餘光碟機盡了。
梨園子弟們在奏樂,供奉梨園的幾名主要的樂工到前面來迎駕,皇帝看著輝煌的燈火,走入亭中,楊玉環指引他看燈光照耀著盛開的一叢花!
此時,樂工們奏出凌波曲,在序奏中,左右獻上酒和小食,皇帝和楊玉環並坐在亭子向西的一面,對著花叢。樂工則在亭下階的兩邊,當序曲將終時,著名的樂工馬仙期上前奏告:謝阿蠻新學成一套舞,可配凌波曲。他說完退下,楊玉環再為之介紹謝阿蠻,李隆基唔了一聲,隨著說:“這女孩,剛才你帶著她,一忽兒不見了!”
就在這時,馬仙期敲著方響,有兩座七巧燈架轉了向,齊齊升高,而嬌小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