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女,一定過千,我只記得阿琰居第一位,有五十五個兒子,女兒三十一人,榮王的子女為五十八人,這兩人子女多,所以記得,其餘,有子女三四十人的也很多吧?”皇帝聳聳肩:“阿琰當時胡來,我廢了他的王爵,囚禁在鷹狗坊,後來放出,就死了,其實,他也沒大錯,等明年復他的爵位吧——哦,琰兒的子女有爵位的不多,我該先問問給予他府中的給養夠不夠!”皇帝忽然間有兒女情了,他稍思,又說:“我的兒子中,還有未婚的哩,恆王瑱,這孩子,不知何故,拒婚了兩次吧?我應該嚴責。”
“算了,這種事犯不著嚴責,是嗎?”楊貴妃的意念在流轉中,她不知道壽王如今有多少子女,她想,回頭去查查簿冊——她又想到自己生的兒子,長子僾,今年已足十八歲,應該結婚了,何以不見報告?即使次子,也可以婚了,於是,她出神著。她想,也可能已定了婚,自己不知道。
“玉環,你找我就問這些嗎?”李隆基悠悠地問。
於是,楊貴妃從自己偶然興發的遐思中醒覺過來,轉向現實,提到安祿山的問題。她很自然地說:“我先聽花花說過,後來,聽另外一些人說,好象連阿蠻這小鬼也來問過我,你曉得我所知不多,沒得說的,只有著她們不可胡言亂語,今天,國忠為了我哥哥的事而來,也提到了安祿山的事,他說,他向你請求了好幾次!”楊貴妃稍為頓歇,再接下去:“我聽他說得很兇險,忍不住要問問!”
“哦!”李隆基漫漫地應了一聲,面色轉為嚴肅了,雙手不自然地一攤:“問題的確嚴重,國忠所慮,不是無因,只是,只是……”
“三郎,既然如此,就調他入朝好了!”楊玉環隨口說。
“玉環,沒有那樣簡單的,我也想過,倘若安祿山不奉詔命,立刻會出事,他勢大,真要有行動的話,對國家來說,是極為嚴重的威脅!因此,我只能用懷柔政策,用感情來羈絆住這人,使他暫安,慢慢地再設法削弱他!”皇帝喟嘆著:“這是一個大問題。”
“三郎,國忠說得很兇險,他認為隨時可能生變!”
“這個,很難說了,國忠處理這一個問題,不夠好,他在中書省和同列也談及安祿山會有異圖,雖然不是在朝堂提出,但中書省耳目也不少,訊息會傳出去,朝內疑他,他自然會不安而要求自保,甚至會因激生變,上次,國忠奏請以安祿山入相,我在草詔已具時停止發出,就怕因激生變,總之,這事很麻煩,國忠壓不住安祿山,我也疏忽了一些,才弄到今日的局面!”
“三郎,聽說安祿山不滿國忠,如果把國忠罷相,安祿山是否會安心而不會造反?或者,罷國忠,以安祿山代之!”
李隆基苦笑著搖頭:“玉環,你把天下事看得太簡單了,罷了國忠,安祿山以為朝廷怕了他,他會更加驕傲,至於以他為首席宰相,事實上不可能,且不說他是胡人,安祿山讀書太少,識字可能也不多,如何能做首相?再者,目前情況,即使以他為首相,只怕他也不肯入都城的!”
“那怎麼辦?”楊貴妃認真著急了。
“只能故作安閒,穩住安祿山,今年上山之前,我派使臣去邀他來華清宮,他避而不來。七月間,他獻馬,河南尹以三千匹馬,每馬二人,隨行蕃將二十二人,恐怕有變,上表請我制止,我准許。這一著我錯了,應該讓他獻馬來的,數千人入長安,我們稍加布置,能有什麼作用?阻止他獻馬,安祿山必不安,也以為朝廷真的怕他。唉,煩人的事,現在已無法動,只能當他沒事,希望捱過了年,我派去的人能在那邊發生作用!”
不關心政治的楊貴妃為此而憂愁了,但是,皇帝卻很快就平靜下來,他說:“玉環,徒然發愁沒有用處的,這回上山,我作出大舉行樂狀,是讓安祿山知道,我很安閒,沒有防他的心。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忠在長安,我知道,他用了不少人在打聽訊息,內外聯絡。哦,不談這些了——剛才你說,你的哥哥怎樣?即使論年資,好象也該升遷了!”
“國忠想調他入朝,那是因文部已有兩次簽呈,但我哥哥不願入朝為官,國忠來問我,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知道你哥哥在湖州做得很好,讓我來想想,河南尹達奚珣明年任滿,或者調你的哥哥接他的官位,或者,調你哥哥入朝當御史大夫!他沒有理由不願入朝的!”
“御史大夫不好吧?宰相是我的族兄,御史大夫又是我的嫡兄,不好,再者,我哥哥為人比較耿直,他一做御史大夫,萬一有事彈劾宰相,族兄弟起糾紛,那怎麼辦?”
李隆基又笑了,楊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