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3 / 4)

小說:興唐 作者:恐龍王

,每畝納二升儲之,凶年賑給百姓。十三年,又詔洛相幽各州置常平倉。到了陛下,於京都東西二市再次置常平倉,並且設立了常平署官。”

這是一個很冷門的機構,因此戴至德耐心地解釋道。

“那為什麼……?”

“殿下,規模小了。常平倉目標是為了備凶年的,象近幾年連年大凶現象很少。如果連年豐收,新糧進入常平倉,變成了舊糧。就會出現損耗。有的官員為了功績考評,於是將這些損耗攤壓在百姓頭上,甚至與民爭利。又有的官吏用常平倉中的糧食,在凶年時私自渡賣謀利,豐年時虧損卻讓朝廷補貼。朝廷空耗,百姓卻沒有得力。因此東漢時常常罷廢常平倉不立。到了本朝後,太宗與陛下雖然重視凶年,然而迫於無奈,所設立的常平倉規模不大。這幾年凶年連連,常平倉中的糧食已經解決不了危機。”

原來如此,這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政治課。不是想當然的,想是一回事,操作是另外一回事。

感嘆地說了一句:“說到底,還是產量低了。”

“殿下,產量不低了,漢朝時每畝地產量也不過一石,高產也不過一石半,兩石那就要上報朝廷,奏表功績了。但在本朝,每畝地產量都在一石半與兩石之間。有的高產的都能兩季下來,收到五石。”

說到這裡,他感到很自豪。

可李威就當作了耳邊風,兩石,能有多少,還真不知道,現在的度量單位與後世整不相同,尺是比後世的尺小,斤更是不如後來的斤,不過曾經掂量了一下,一斗米大約在十幾斤,一石大約一百斤出點頭。估計後世農民隨便往地上撒一些種子,僅是一季,都不止兩石收成,更不要說畝產一千公斤的高產田。放在這時代,一畝地十九石,估計能將便宜老爹老媽都嚇呆了。

這中間有一個種子問題,可雜交技術不是將兩個糧食花粉一塊揉揉那麼簡單的,昆蟲與風還不是將花粉吹來吹去,也沒有吹出一個十石田出來。還有一個就是化肥。想這兩點都不是現實的。

但有一個比較,清朝末年時中國四億人口,現在三千萬人口不到,如果包括逃戶與胡蕃,頂多三千來萬人。清朝也沒有化肥與雜交技術,為什麼能養活那麼多人?

看來那天得再往郊外轉一轉。權當是替老百姓做一點好事吧。

既然想到了種子,他又想到了那個胡商,現在長安許多後世的糧食水果蔬菜,都看不到。那個胡商既然能帶來洋妞,去的地方肯定很多,如果給一些獎勵,說不定能帶來一些有用的新種子。至少現在沒有西漢張騫那麼艱難。

想到這裡,他暗中衝站在身後的碧兒勾了勾手,兩人一前一後地走了出去。

“太子,喊奴婢出來有什麼事?”

“你還記得前些日子,我們一道去東市嗎?”

“奴婢一生難以忘懷。”碧兒眼中閃過激動的神情。

“得,剛才孤在大殿上聽了太多感恩的話了。你也別與孤客套。我喊你前來是另外一件事的,你還記得那個李記酒肆那個胡商嗎?”

“那是一個潑賴。”碧兒輕啐了一口。那天胡商與另外幾個人就坐在他們桌子旁邊,談了許多汙穢的言語,並且都想連拂菻國的羅剎女拐到唐朝來玩弄。

“一個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他們都是粗人,不能在某些方面計較了。孤喊你過來,正是讓你通知劉群一聲,讓她找到這個胡商,孤與他有事相商。”

“太子啊,這可不好啊。”剛才大殿演的那出戏,確實是為了賑濟百姓著想的,可私自約見商人,還是胡商,如果傳出去,風評不妙。

“這件事能替我們大唐謀利。自己汙了聲名無所謂,再說孤現在的聲名太重了,汙一點就汙一點吧,”李威說道。

不僅僅看能不能得到新式作物種子,還能從這個胡商嘴中得到大食的一些情況。也是為將來有可能的跑路做準備的。

又沒有出息想跑路了,估計知道他這想法,大殿上會有一半人能讓他雷暈過去。

推薦:一個落魄青年撿到一本升職寶典,開始了不平凡的人生《升職寶典》書號,2003599

第三十二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

作坊裡傳出陣陣的奶香、糖香、骨香。

請了六名大漢做了長工。現在城中到處是災民,請人比較容易。除了這個作坊外,還有一個店鋪,劉群的哥哥與兩個識字的夥計在操持著。不過奶糖還沒有出來,一起兒趕過來幫忙。同時還兼顧著城南的一個不起眼的小作坊,裡面也請了一個工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