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殿下仁愛寬厚。”狄仁傑突然來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
看到這問題的,不是他一人,可都沒有解決之道。說了出來,有可能會就讓你挑起來,誰都挑不起。如果不是李威的為人,他斷斷不會說出的。說出來也不打算讓李威找出解決之道,只是提醒他一下,這也是一種教導。
“狄卿誇獎了。”李威心中很慚愧的,一直只想保命,保不住命就打算逃路,真沒有分多少心思放在國家百姓身上,如果不是狄仁傑今天提起,甚至根本就沒有想過租庸調製與府兵制。
“可是殿下切不可學隋煬帝。”
這一句倒聽出來了。因為要保命,楊廣如何登基的,曾經細心分析過。開始時楊廣很好的,獨孤皇后要一夫一妻,可楊勇卻有許多妻妾,但楊廣呢,只有一個妻子,也就是嫁了五六個國王的蕭妃,老子楊堅節約,楊勇偏偏又喜音樂歌舞,飲宴達旦,楊廣家中全是老醜婢女,樂器上佈滿灰塵。每次出行,見到父母只是哭,因此狄仁傑反覆囑咐他能哭則哭,不能哭也要哀傷,那怕乾號都是好的。楊堅夫婦派太監看楊勇,楊勇傲慢相對,楊廣夫婦卻親自迎接,送也送到門口。在他未登基之前,南征勞不提,所表現出來的品德,節儉、樸實、謙恭、虛懷若谷、好學不倦、禮賢下士、不愛聲色犬馬、文武雙全,可以說是集人類美德於他一身的典範。
看到這段歷史後,李威不由睜大眼睛,暗罵,奶奶的,這還是那個暴君嗎?
“狄卿,敬請放心,孤未必做得很好,隋煬帝還是不屑的。”
其實狄仁傑之所以提醒一下,也是因為李威某些方面做得太好了。對百姓親切,他可以做到,可對一個奴婢部曲那麼親切,就是狄仁傑自己,都未必能做得出來。再說,又不古板認死理兒。
這樣的太子如果做了皇帝,會做出什麼樣的偉業?
不是有很多顧慮與忠君思想作怪,他都想立即將李治與武則天推翻,扶持李威登基。
好得過頭了,楊廣與王莽還能找出一些做作的地方,可是李威身上卻找不到,特別是籍田祭上的舉動,那不是真情流露,根本就做不出來。這反而讓他有些時候擔了一分心。
狄仁傑又轉入正題,說道:“朝廷也有一些計劃,武德六年(623年)將天下戶劃為三等,到了武德九年,又劃為九等。一些勳人家沒落後,將賞地收回。可是人口增加,新的賞賜出現,地越見不足。而劃分戶等時,官員未必盡到職責,甚至收取賄賂,高戶低劃,低戶高劃。這是朝廷積弊。不過以地徵稅,切切不可。”
這是第二次說切切不可。
“為何?”
“現在的田地大戶,一是隋唐更替保留下來的名門望族,比如崔盧李鄭王,二是勳家族與朝中重臣,三是新興庶族。這些人都是朝廷的精英。如果以地徵稅,觸動的是整個精英人士的利益。縱然是太宗在世,也不敢輕易枉為。如果不觸犯他們,還是在原來田地上變動,得田者也未見多少收益,失田都反而怨聲載道。得不償失。再說,以田徵稅,必須重新丈量田畝,那麼天下騷動,有可能都會引發禍端。其實現在危機並不嚴重,只怕是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後。”
幾句話就將李威想封死了。
“這個弊端終要去除的。”
狄仁傑卻沉思不語。辦肯定會有的,就是想不出。即使有,陣痛肯定難免。最後說道:“等!”
這些不是你考慮的,也不是我考慮,必須等你上位後,才能慢慢去想辦,才能有權利解決。
“是啊,只有等了。”
…………………………………………
這一等,卻不知道要等到那一年,都未必能等得到。
然而等的人可不是他們兩個。
侍衛在等,等的時間不長,等熬過李威弄出的“齋月”,雖然沒什麼怨言,可禁了葷腥,又禁了狩獵,還是不喜的。
許彥伯在等,等李威回洛陽。不但齋月,呆在這一行人裡面,特沒有臉面。
長安洛陽群臣也在等,大旱大風的,沒有一個是傻子,這讓他們預感到了一場風暴將要來臨。不過想到**那個皇后的手段,大多數人還是不敢吭聲的,只好觀望。
甚至武則天都在等,局面對她很不利,都將一絲希望放在長安那幾個池子裡面……
……………………………………
碧兒彎腰看著青苗,小時候家中貧,於是在坊中空地上,開了一些地,種些蔬菜與糧食渡日。不過懂得並不多,看著李威走過來,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