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唐朝已開始繁榮昌盛。若是再經殿下治理,我朝將超越漢朝,才為千古第一朝,也不為過。其實臣很想,再活土幾十年,看看那時候唐朝會是什麼樣子?”
李治有些不是滋味。
“但陛下,這也是最不好的年代。陛下的種種做法,臣也能理解,可是治國,需是王道,不能摻雜太多的權家之術。這兩年來,國事一年不如一年,時間一久,國家不但不能昇平,反而隱隱有不好的跡象發生。實際解決之道不難,殿下終是年青,沒有陛下睿智圓融。陛下可以禪讓帝位,讓殿下監理國政,將這個名份定落下來,軍國大權依然在陛下手中掌控。我朝就能平穩走向過渡,朝堂也少了許多紛爭。”
“過”“李治有些心觀
這一來,自己大權依然在控,又為帝國選了最好的接班人。不過仍然猶豫不決,兒子僅是太子,就讓自己感到他的危脅,做了皇帝,自己是不是真的能繼續將這個軍國大權掌控住?
其實張文麓也不願意,那樣,朝爭仍然繼續。可不管怎麼說,先將太子扶上帝位,將這個真正的名份搶過來。
不然怎麼辦?皇帝就是不退位,難道逼太子兵變?那麼以後呢,太宗一變,到了太子再一變,就成了蜓矩,以後到太子的兒子,孫子,一個個學習,這個國家非亂不可。
“相信臣,人說,人死,其言必善。臣眼看不行了,所說的非是為自己著想,皆是為了國家將來著想的。”
“張卿,容朕三思。”
“是,張文灌還想說一句,皇后不可信哪。可是燈枯油盡,剛才斷斷續續說了這一番,耗盡了最後的一份精氣神,感到腦子一陣炫暈,知道大限到來,拉著李治的手說道:”大唐,有沒有一份美好的將來,全在,在陛下一命“人”間。“
然後就斷了氣。
朝廷棟樑之柱,終於倒下了一根,李治大悲,於是下詔,停議徵新羅之舉。
但有人高興的,張文灌見了閻羅王,很快就到了戴至德。這二人一倒,大哥無疑斷去了左膀右臂。父親的意思,看得分明,讓大哥就呆在青海。什麼時候他感覺不行,什麼時候才召他回京。這一呆還要很長時間的,說不定,郝處俊與劉仁軌也土了歲數,倒時候再一倒,難道無資無歷的李義談,能蹦出一個什麼天。
對段夫慶說道:“李先生,好訊息啊。”
“是,是好訊息”段夫慶也十分高興,這一群唐朝的砥柱,一個個倒下去,唐朝的皇后更能得逞了。以後唐朝會越來越亂,自己也不負大論的委託。
又說道:“殿下,此時你應當去東宮。”'破曉神靈提供
“去東宮?”
“是啊,帶一些禮物,去認個錯兒,關心幾句,秋天到來了,青海會很涼的。做一個高姿態。”
賢聽話地去了東宮。
對這個二弟,幾個女子皆不滿意,可是人家高姿態地,帶著雍王妃房氏來看望,不能失了禮,一個個迎了出來。
裴雨荷讓李賢夫婦坐下來,李賢不大好說話,房氏在交談,關心嘛。本來房氏,也打算退的,可讓段夫慶蠱惑著,又想東山再起。李賢開口說了幾句話,模糊地表達一下歉意,然後站起來,看李威放在東宮的書籍。
看了看,看到上官婉兒正在捧書閱讀。歲數小,又是罪臣之女,僥倖她進入東宮時間早。不過這場合,也非她所能插言的。旁邊還有幾張紙,是上官婉兒寫的字。李賢很早就聽說這個才女之名,走了過去,細細觀看。說道:“好字。”
對此人,上官婉兒也不抱好感,這與歷史走向發生了嚴重改變。不過禮節性地說了一句:“殿下誇獎。”
這才注意上官婉兒,又是好久不見,眼看就要到了及笄之年,女大十八變,這一變,變得美麗無比。縱然是楊敏,都無法壓過她的姿色。
實際東宮幾個少女中,有幾女長得皆是很美麗的,楊敏不用說,至少現在冠於群首,狄慈與狄好也不錯,徐儷也還行。韋月漸漸有了小美人的氣象。
然而無論怎麼比,她們有沒有上官婉兒的才情?
這才是李賢最喜歡的。
有一句沒有一句,說了幾句詩文,更加喜歡。
大家也沒有想起來,李賢文才好,土官婉兒文才好,討論幾句罷了。
看過了回來,李賢喊來了段夫慶,說道:“李先生,我看重了一名女子,你想一想辦法,讓我得到她。”
“那家女子?”
“東宮的那個良媛上官婉兒。”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