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部分(3 / 4)

小說:興唐 作者:恐龍王

幾個月後才能聽到大約的訊息。象新羅國內的困難,唐朝壓根兒,就沒有聽到過。皇太子年幼,他自己又時常生病,新羅正處於最困難的時刻,倭國大肆入侵,無疑是一個最大的惡噩。立即抱病起來,親自組織反抗。

這個民族也很頑強的。不然也不可能從唐朝手中討來便宜了,而且倭人犯一個嚴重性的錯誤。此次入侵,花了許多錢,幾乎將如來佛祖上的金衣都扒下來,融化了,向唐朝人購買武器。他們入侵,不僅是島國意識,想在大陸上搭上一塊跳板,還有就是為了財帛。

按照與唐朝皇帝的協議,你們如何打,我們大唐不管,佔多少地盤,就得到多少地盤。不但是這個,擄掠財富不管,並且因為國內部曲減少,任由你們擄掠百姓,到登州來向唐人出售。唐朝禁止人口買賣,然而屢禁不宣,幾乎到後來不怎麼管了。但除了吐谷渾,那是生生折了薛仁貴十萬人的部族外,還有戰略意義,不能當作正常的政策。無論是誰到新羅,也不好將這些百姓當作部曲。

唐朝遷移了高麗人,但是安置,不是部曲,性質不同的。

一上岸後,什麼事情都做出了,能搶的幾乎搶掠一空,包括人在內,全部抓捕起來,集中看押,準備一起押到登州,賣給唐朝人。

這種近乎滅戶的政策,激怒了新羅人。反抗更激烈,這些百姓都是經過唐朝軍隊與靺鞨軍隊戰火浴沐下來的百姓,依然保持著兇悍的性格。幾處登岸口,戰況因此變得慘烈無比。

可是倭人得到了唐朝大量先進的武器,交戰得久,漸漸佔據上風。金法敏一看不行,自己身體時好時壞的,一旦倒下,自己兒子年幼,國家本身就有可能產生動亂,再加上倭人入侵,新羅危在旦夕了。派出使者,登上小船,到了登州上岸。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到洛陽。

李治說此事我不管,也不好管,這種做法簡直不符合儒家本義,傳出去爭議會很多,然後又說了,你去與我兒子談吧,他才是唐朝的皇帝。

這個叫金法本的使者,又找到李威。

李威聽他說完了,道:“你們新羅是我們唐朝的友國,倭國也是我們唐朝的友國。手心是肉,手背是肉,你讓我們唐朝怎麼管?不如這樣吧,擇日我會派一名使者前去倭國,替你們兩國調解調解。”

調解?這分明是推辭之言,金法本說道:“但陛下,此次倭國入侵我們新羅,不僅是船舶是大唐地船舶,連武器都是大唐的武器。包括那種火龘藥。”

“我也聽到了,與我們朝廷無關,倭國使者很早就想與我們唐朝聯手,攻打你們新羅,以報當年你們新羅殺害他們使者之仇。我們沒有答應。可他又找到了商人梁金柱,不知道用了什麼手段,搭成了一些協議,正好我們唐朝缺少錢幣,從海外各國得到了一些金銀,鑄造銀寶。於是倭人利用自己國家產銀產金,透過樑金柱購買了大量的船舶與武器。關於武器,我們朝廷不對外公開的,可這些商人逐利而行,手段高超,不僅是武器,比如吞併田地,販買奴隸,放高利貸,朝廷都不容許,可沒有辦法,法不罪眾,只好由他。”

“我們新羅也不產金也不產銀……”

那管我屁事?沒有金銀,可這幾年你們新羅修生養息,也恢復過來了。似乎還有鐵資源,再說,不行拿你們新羅的人參來抵押也可以的。

不好說,當面做生意,就落了外交的口實。

於是說道:“對新羅的事務我不怎麼懂,你去問一下劉仁軌相公,他久在你們新羅,與百濟人高麗人交戰,也許說不定有好的建議。”

金法本只好又去拜見劉仁軌。

“劉相公,當年你與我們新羅人共同作戰,有深厚的友誼,請救救我們新羅吧。”

劉仁軌心想,有什麼友誼?當年若是知道你們新羅人是如此貪婪不要臉,我早就陰你們新羅一把,何至有今天,生生從漢江退到大同江。嘴上不說的,一攤手說道:“金法本,你也看到了,吐蕃與突厥連番用兵,我們唐朝那有力量分兵管你們新羅人的事?”

“不是,小臣從登州上岸,看到你們唐朝有一支海上軍隊。”

“哦,那個,你別當真,因為海上有許多唐朝的海客,在海外經常遇到一些海盜,與一些南海土著人的欺壓,朝廷這才授命為了保護海客的生命安全,組建一支海上的軍隊。才剛剛成形,根本就沒有戰鬥力。最少得訓練三到五年,才能真正到大海里作戰。即使訓練成形,是你們兩個國家之間的大戰,我們唐朝只派三四千人過去,又能起什麼作用?”君臣二人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金法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